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天工开物 附录 <天工开物>着作版本》译文[第9页/共10页]

夫五材废一旦不成,食粒之于人也,莫急焉。设使神农氏倡始,亦当时而行则天也。自是而外,抑亦末矣、缓矣。降于人而后令为木铎与。天意怠乎,是亦不过天意也哉。故多闻之余,不为无宜矣。

这是20 世纪70 年代在中国出版的译注本,在全部版本史上是第13 版。此本由广东群众出版社于1976 年出版,由广州中山大学同各省市25 个有关专业单位合作个人完成,书的注释者署名为“钟广言”,并无其人,是个人写作班子的署名,故称其为“钟本”。该本与中国先前出版的各秘闻比,采取了全新的体例。其特性是:(1)全书一概用横排汉字简体铅字印刷,附以新式标点标记;(2)注释原文颠末笔墨订正,错字较别本少,另又译成当代汉语;(3)注释后有注释,注释用四号铅字,注用五号字,易于辨别。此本作一册大32 开精装,以涂本为底本,插图也取自涂本,一改陶本以来插图安排之恰当。书首有媒介、目次,接下是注释,但插图比例仿佛缩得太小,书后无索引。但各章前都有一段按语,似无需求,因为在1975—1976 年的汗青前提下,写出的按语连同注释中某些注文,难于摆脱当时风行的某些弊端观点。浏览此书时宜重视这些处所,其他大抵说来是好的。这个版本的出版使《天工开物》更易于提高。

1951 年夏,李植本先人李庆城先生将全数收藏册本捐募给国度,此中包含涂本《天工开物》,后转国立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保藏。1959 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依此本出版了三册线装影印本,印以竹纸,今后国表里人土才有机遇得见此书原貌。但读者利用此书时,须重视此中笔墨刊误之处。此本原版还藏于日本国东京的静嘉堂文库及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Bibliotheque Nationalea Paris)。到目前为止天下上只存有这三部原刊本。关于涂本版次,在上世纪80 年代时俄籍汉学家贝勒(Emil Bretschneider,1833—1901)曾以为《天工开物》第二版发行于1637 年,即崇祯十年丁丑岁。首版刊于何时,他没有申明。

旧年(1770),书林菅生堂就而请正,一开卷则勿论其善本,大改旧观。叩之,则出于木[村]氏蒹葭堂之藏。江子发(江田益英)备前人也,以句以训,既尽其善,于余何为?初春镌成也,又来请言。遂不成以辞乎,乃举所向来之者,觉得序云。

有助于对杨本断代的证据是,《乃服.龙袍》涂本作“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杨本改成“凡上供龙袍,大明朝局在苏、杭”。又《佳兵.弩》,涂本作“国朝军火造神臂弩”,而杨本改成“明朝军火造神臂弩”,且“明朝”二字歪邪离行。

康熙中期今后至乾隆年间,清统治者加强了思惟节制。顺治年发行的一些著作在修《四库全书》时均列为“禁书”,命令全毁。而康、乾时援引《天工开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将“北虏”改成“北边”。可见当时编辑官已重视到这些字样是清廷所不容的。杨本还对《天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