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荀子》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22章 解蔽[第2页/共3页]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成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故曰:心容——其择也无禁,必自现,其物也杂博,其情之至也不二。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倾筐易满也,卷耳易得也,但是不成以贰周行。故曰: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迷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成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古人臣之蔽者,唐鞅奚齐是也。唐鞅蔽于欲权而逐载子,奚齐蔽于欲国而罪申生;唐鞅戮于宋,奚齐戮于晋。逐贤相而罪孝兄,身为刑戮,但是不知,此蔽塞之祸也。故以贪鄙、叛变、争权而不危辱灭亡者,自古及今,何尝有之也。鲍叔、宁戚、隰朋仁知且不蔽,故能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齐。召公、吕望仁知且不蔽,故能持周公而名利福禄与周公齐。传曰:“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此之谓也。此不蔽之福也。

古人君之蔽者,夏桀殷纣是也。桀蔽于末喜斯观,而不知关龙逢,以惑其心,而乱其行。桀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消,贤能退处而隐逃,此其以是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桀死于鬲山,纣县于赤旆。身不先知,人又莫之谏,此蔽塞之祸也。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伊尹,而身不失道,此其以是代夏王而受九有也。文王监于殷纣,故主其心而慎治之,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此其以是代殷王而受九牧也。远方莫不致其珍;故目视备色,耳听备声,口食备味,形居备宫,名受备号,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夫是之谓至盛。诗曰:“凤凰秋秋,其翼多少,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此不蔽之福也。

何谓衡?曰:道。故心不成以不晓得;心不晓得,则不成道,而可非道。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成,以禁其所可?以其不成道之心取人,则必合于不道人,而分歧于道人。以其不成道之心与不道人论道人,乱之本也。夫何故知?曰:心晓得,然后可道;可道然后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则合于道人,而分歧于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与道人论非道,治之要也。何患不知?故治之要在于晓得。

农精于田,而不成觉得田师;贾精于市,而不成觉得市师;工精于器,而不成觉得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物。壹于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处一危之,其荣满侧;养一之微,荣矣而未知。故道经曰:“民气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故交心比方盘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鄙人,而腐败在上,则足以见鬒眉而察理矣。轻风过之,湛浊动乎下,腐败乱于上,则不成以得大形之正也。心亦如是矣。故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是非决怀疑矣。小物引之,则其正外易,其心内倾,则不敷以决麤理矣。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壹也。好乐者众矣,而夔独传者,壹也;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壹也。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于射;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而造父精于御:自古及今,何尝有两而能精者也。曾子曰:“是其庭能够搏鼠,恶能与我歌矣!”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