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节 天地一方[第2页/共6页]
“唐生记着了,记着了!”唐生抱着卓雅,起家而立,含泪望着文若,重重点头,伸手从怀中取出一块圆玉,谨慎放在地上,眼中闪动如泉,说道:“此物乃是母妃生前独一遗物,裴弟,卓妹,来,从本日起,你二人便是我唐生活着父母。”说着,唐生抽出宝剑,挥动划出,轻巧地将圆玉一分为二,弯身拾起,分掷于卓雅文若手中,嘱托道:“好男儿掷地有声,我唐生今后统统荣辱,皆与二位相干,唐生见信物,如见二位兄妹。”
祠堂以内,黑洞悠悠,烛光暗淡,殿内画像高高吊挂,徒留四只倒影。
“无妨。”
文若扭捏头颅,张口咽下雨水,轻声悠叹,吟赋一首:
“贤弟,请说,唐生必然服膺。”
“好!”说罢,卓雅四肢飞舞,倒下身子,呼呼大睡畴昔。文若一听鼾声渐起,凑上前去,本想与卓雅多聊几句,已解心头愁闷,可这丫头却睡得健壮。文若无法,拾起被褥,盖在卓雅身上,见卓雅大头向下,鼻孔朝天,半边张脸活似一只刚生下的猕猴正呆呆望着本身,实在风趣,不由笑笑,又替卓雅去了鞋袜,覆上被褥,单独出屋去了。
唐生走后,祠堂山上大雨连缀,整整下了两日,堂外积水成池,人不能过,文若卓雅只能躲进山谷当中,等放晴后,再行拜别。
唐生双眼一瞪,游移半晌,长揖而拜道:“后生无眼,失礼了,敢问老先生贵姓大名?”
文若深知不能让唐生放弃王爵,如此一来,不但有愧姑母父亲拜托,更有负西宁王搏命殒身之用心良苦,可眼下唐生重情,就算事理再多,也无济于事,只能以情动情,上前说道:“兄长不必难过,若兄长真为我兄妹二人着想,更应入朝阙,承祖业,守社稷,尽王事,十年内,兄长当报效社稷,建功立业,待道十年后,兄长如果思念兄妹,只需手札一封,弟弟就算天涯天涯,也会不日赶到,届时,兄长凭本身本事开天扩地,你我兄妹三人,亦可,亦可再续前缘。”
唐生颤抖双臂,愈是动情,文若越是惭愧,唐生不知文若心中苦短,文若之虑,自是没法体味,文若却知唐生担忧,深感唐生义重于天,不由泪洒衣衿,不能自已,伸手握住唐生臂膀,哀叹道:“兄永今后为国效力,交战疆场,弟体虚孱羸,不懂技艺,没法常伴兄长摆布,只能就此别过。唉!兄长不必担忧,裴智故乡另有良田百亩,黄金万两,足以繁华毕生,兄长豪情壮志,弟亦不肯感染祖上荫功,如果兄长二十年后,军功累累,出将入相,弟弟甘心寄人篱下,与兄永日夜痛饮,把酒浮生,天下再无战事,四海得以升平。”
“贤弟说的甚么话?这是为何啊?”这两天下来,唐生所遇之事频频吃惊,唯独此事,让他完整出乎料想,乃至有些愤恚。
文若挑着牛油灯,见宇文孝直一如既往死睡在章怀太子画像之前。文若谨慎路过,走到祠堂檐下,望向天涯,只见天外雨势未有涓滴减少,前日在堂外泣血为唐生写下的十六字忠告,也早已不见。
六合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裴智哥哥。”卓雅打嗝咽气,一身酒气,仰在茅舍的卧榻上,呼喊着坐地发楞的文若。
穿过山谷细雨,几只野鹤湿漉漉的,卷着翅膀,低吟走过文若身边,似拦非拦,张望半边,似有些忧愁,文若稍有迷惑,再三揣摩,也未有涓滴不当之处,便出了山谷,来到祠堂正殿。
话音未落,陈文若只见正殿大门被窗外风雨吹得吱吱作响,一道闪电颠末祠堂劈面的山上,割开一片窗花,透过窗纸,照在宇文孝直面无神采的脸上,将这百年沧桑都映进陈文若的双眼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