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喝凉水也塞牙[第3页/共3页]
……
黄翔好歹也是要点儿脸的,平时固然抄功课,却没有稳定的“功课供应商”,总感觉怕找一家抄很多了会没面子,被人看不起,毕竟钱塘二中大多数门生代价观还是很以好学为荣的,反而不如何会因为别人家里有钱就崇拜对方。
顾莫杰看看表,感觉还是不在乎迟误那么几分钟的,也不好拂了对方的美意,就和黄翔扣肩搭背后去了校内的小卖部,按例黄翔买单,上了一堆烤串儿,然后两人开端侃起一些差生专属的话题。
“杰哥,去撸点儿串呗!明天功课少,晚自习再搞来得及!”
“咱家是开皮革厂的――别藐视这买卖,不是做皮具,是给别的皮具厂供皮革质料的。甚么行当,做大了一样赚,东瓯皮具买卖一向天下驰名,咱家的皮革厂叫江南皮革厂,全东瓯最大,还常常上报纸呢,你网上查查就晓得了。”
说完以后,顾莫杰才在内心悄悄纳罕:本身如何会俄然冒出“东瓯炒房团”这个名词的?哪来的?应当是后代的影象碎片了……颠末量子洗脑还能留下这个词,看来将来这些东瓯炒房团必定要么是做成了甚么大奇迹,要么是弄得天怒人怨了。
要抄功课,起首要有供应功课的泉源。以钱塘二中的校风,抄功课这类事情不能说没人干,但是必定未几。随便找人要功课的话,如果干系不铁,很轻易碰鼻,也没有可持续性。顾莫杰在一周多之前,就想明白了这个题目,以是,他决定分两步走。
顾莫杰偶然当中提到:“传闻本年要出去的借读生,哪儿的都有了,明州的,临海的,都会有两三个,今后可不是你们东瓯帮一家独大了――不过咱也要毕业了,看不见这些了。”
后代的借读生来源,实在省内各市都有。但是顾莫杰入校的00年前后,省内大部分处所经济上不余裕,以是名义上是“面向全省招收借读生”,实在九成以上借读生都来自于东瓯,因为那儿的家长最给得起钱。21世纪最后的十年里头,天下驰名的扎堆有钱人就是两拨:雁门煤老板,东瓯炒房团。
顾莫杰也不知为甚么会被这句话逗笑,鬼使神差补了一句:“那是,东瓯炒房团,天下着名,那帮搞房地产的……诶。”
顾莫杰一听黄翔家里是做皮革买卖的,顿时就没了甚么花精力厚交的兴趣――这类“落日财产”范畴的朋友,即使是号称东瓯最大,也不值得厚交。当然了,如果将来有一些缺本钱的事情,需求拉融资倒是能够考虑考虑,别的深度合作能够就谈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