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承天郡黄恺起义[第2页/共3页]
不料,马周乃径赴大族途中告变,有人告密衙门,黄恺突闻此讯息,知事败露,不再游移,星夜举兵,自称“应运天王”,黄涛称“承意地王”,在承天郡首府岳城诛赃官,杀兵吏,开粮仓,放官库,申言于众曰:“今大梁气运将终,大贤人出。吾黄恺得天庇护,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承平,以享安福。”言讫,四方百姓,皆喝彩雀跃,从黄恺反者八万之众,贼势浩大,周遭官军望风而靡。
遂黄恺一面命黄涛私造兵甲,约期发难;一面使主子马周,驰书报郡县世家大族,争夺支撑,更添虎翼。
当下大水肆掠,疫气风行,黄恺得此善缘,焉有不治病救人之理?遂广散药汤,为人治疫,自称“大贤医师”。而后求药者甚众,黄恺一人,委实忙不过来,便收医者百余人,授以药方,救治劳苦大众。
次后徒众日多,非常归心。待不久,眼瞅着朝廷无情、官府无义,邻近几郡县,逃亡者不计其数,皆是食无粮,寝无屋,一片哀嚎。
时承天郡有兄弟二人,一名黄恺,一名黄涛,祖上世代经商,家道殷实,平生好交友来宾,为人仗义开朗。那黄恺本是个屡考不第的秀才,后醉心医学,有次入山采药,遇一年逾古稀的老郎中,以宝书三卷授之,习得瘟疫调度之法。
“启禀陛下,今下民气惶惑,各处盗贼,遥与结合,四周侵轶。江南江北,几无宁宇,此中犹以黄恺这伙贼子最为可爱,权势最大。臣请下旨,令骠骑将军长宁侯袁瑞生率师以征,荆州、豫州兵马皆可调用,剿抚兼施,安定匪患。”丞相蔡明和双眼微眯,一副构造算尽的老狐狸模样。
“袁瑞生年纪悄悄,的确技艺不凡,本王亦曾听闻其脚下良驹,可日行千里,视山川河谷如履高山;其手中长戟,可挥斩百人,刺大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但其升迁过快,未遇盘曲,本性娇纵,加上家世显赫,为胡国公嫡孙,行事乖张莽撞,难当大用。此去剿匪,必然心浮气躁,自视甚高,保不齐会功亏一篑。”
一月前,大水吼怒而来,尽没村落、地盘,沿途河坝,竟是豆腐渣工程,未抵挡一二,便一溃千里。举目望去,一片汪洋。良田千顷,鱼塘百亩,毁于一旦,孩哭娘叫,狗咬鸡鸣,混乱不堪。水上漂泊着衣物器具、牛羊人尸,真是见不敢见,闻不敢闻。房屋倾圮不计其数,树木时见连根拔掉,顷刻间富庶之地尽成泽国。真可谓,黄水无情似猛兽,淹没百地泣鬼神。幸存着颠沛流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
话说天子已是怒不成遏,做臣子的怎好生怠慢,诏令一起直出了宫门,加急往各家奔去。
全部皇宫禁城,似是覆盖了一层灰蒙蒙的厚雾,压世民气头,烦闷难明,今晚又是一不眠之夜。
“哦,王爷有何高见?下官洗耳恭听”,蔡明和也不活力,语气淡淡,他早推测不会等闲通过。
各位大臣得了令,皆是措手不及,赶紧穿戴,觐见天子。
是故叛逆之师,愈发强大,邻近郡县哀鸿纷繁附庸。
上书房内,众大臣四下探听,交换一二,便晓得了承天公众暴动之事,局势告急,刻不容缓,多官惶惑,未出良策,此诚危急之秋也。
结婚王毫不避讳,身为大梁亲王,实实在在为国度着想。
寝殿内围成一圈的太医们如释重负,吃紧拂汗,心下大安。
肃宗扶额,头疼不已,万国宴风波还没畴昔,这承天便有乱民造反,这一桩一事,偏挤做一处,天不护大梁,祖宗不佑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