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卖官鬻爵[第2页/共6页]
入夜了,赵家书房里烛光通亮,赵有恒一身便服在房中走来走去,脚步混乱,神采甚为阴沉,而坐在一侧的妻弟刘耀禹则沉默不语。
“恩师劳累国事,士民共知。门生才疏学浅无以分忧,夜不能寐……粤省一地虽阔别兵凶,然贤人云居安而思危,方能久安。可现在流民遍野,粮价腾贵,诸事狼籍,仅以岭南一省之力,实难有所作为。国朝逢此危局,偶然者醉生梦死,故意人却无门报效,门生甚为不安,还请恩师指导一二。”
广东驰名誉的老官大儒很多,眼红琼州的各地望族大户更是蠢蠢欲动,丁楚奎能对琼州下狠手,背后某些人推波助澜没有少过,这也是琼州新政一向很难在琼州以外推行的启事地点。赵家严格来讲还是外省人,在广东根底不牢,如果本身再获咎独一百分百支撑本身的琼州乡绅,那结果难以设想。
“莫非此时另有谁动得了他们?若琼州等人真是本分,又何来污人耳目。哼哼,好一个王昌言,拐弯抹角一通,晓得老夫心中不喜,又让你来当说客!”
“当然,也可视为五十万两银子圈购六十万荒地,此中二十万两交给广东巡抚衙门用以施助。”刘耀禹持续趁热打铁。
赵有恒走累了,停下脚步,用手指着沉默不语的刘耀禹,语气非常峻厉:“老夫看重的,是你九弟的本事,是南海公司这些年扶民兴业的善义之功,朝廷都看在眼里!若以捐纳赋税多寡来求官,必陷老夫于不义!”
“姐夫,贤人云:亲疏有别。别的不说,眼下就咱琼州自家人在操心了……若此时不令媛买骨,又有多少乡绅大族愿与姐夫同进退?”
现在鲁王******在浙东大搭台子,靠着捐款捐粮当官的数不堪数,国子监形同虚设,多一个少一个例监更没啥大不了的。
现在本身独掌一省军政,除了名义上归附浙东鲁王监国朝廷,实际已经是盘据一方,和湖广总督何滕蛟、江西总督万元吉、广西巡抚翟式耜并没有甚么本质上的分歧。但若没有处所的支撑,特别是自以为自家人根柢的琼州乡绅的支撑,本身能够说是寸步难行。
广东巡抚赵有恒是个好官,广州城百姓内心都很清楚。城外流民澎湃、城内物价高涨、北方兵凶期近的当下,赵有恒为稳定广东局势也算是殚精竭虑。赵家畴昔一年来多次变卖家财主动施助广州城外的灾黎,也让百姓们称道。
何况在大明朝汗青里,在国子监里守到老还没有出头的人。也是一大把。琼州乡绅更多时候还是要个身份,要一份底气,真如果草包一个估计也不会列进上报名单里。如果真能从这些例监中发掘出几个近似陈上川的人才,那等因而真正培养出本身的嫡派了。
1646年5月5日。大明帝国历隆武二年三月二十,立夏。
明天,赵有恒可贵的抛开了统统公事,在自家宅院停止了一场宴席。因为赵家嫡孙满月了。
只是一番官样的鼓励,评点了下王昌言在琼州任上的功劳,顺带着感激王家此次送来的大礼,赵有恒就以公事为由结束了闲谈。
现在是多事之秋,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封疆大吏珍惜羽毛当然首要,但一旦触及到存亡存亡,那就不是一个面子题目了。
……
例监,又称为“捐监”或“漂亮”,名字很好听,但简朴来讲就是明朝国子监的一种靠收钱招收的生源。例监学期满后,通过考职评定能够选授处所官职,属于朝廷承认的正轨人事汲引轨制之一。别的不说,当年郑胜利就是从南京国子监开端踏上政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