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商人献银[第1页/共2页]
奕詝在苏敏和王鼎以及顺天府同知胡织璋的伴随下,检察哀鸿遣返环境,出了阜成门,护城河边顺天府的胡织璋正批示衙役清理城外哀鸿丢弃的杂物。胡织璋是道光二年的进士,那年恰好是杜受田当主考,就拜了杜受田的座师,本来奕詝向道光保举他任顺天府尹,但穆璋阿和奕忻都保举了陈孚恩,因而两边就各退一步,陈孚恩任府尹,胡织璋任同知。前面一座新搭的大棚子吸引了奕詝的目光,他指着问胡织璋:“那也是顺天府的施粥棚吗?”
第二天北都城里一百多家有些范围的店铺都接到了一份大红请贴,四阿哥在会宾楼摆宴,这些个贩子常日里见个顺天府的班头还要点头哈腰,此次但是四皇子宴客用饭,被请的人拿着请柬到处显摆,很多人还从速去扫扫墓,看是不是祖坟正在冒青气,因为大清国还没有如许的先例。
奕詝听了这话心想:“六弟的心机好深啊!我在那边筹赈灾银,他在这里施药,看来都在抓这可贵的机遇。”与此同时,站在他身边苏敏心中也佩服着这位六爷。
只听苏敏又说道:“刚才刘老板说捐多少来着,上面说话的声音太喧闹了我和四爷都没听清,是不是二万两啊?”
何求贵获得苏敏的唆使,昌隆米行捐一万两银子,苏敏分担五千两,没想到五千两银子就能买到这么大的光荣,何求贵喜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苏敏被作为奕詝的浅显协办职员,加两级被升为一等奉恩将军,奕詝保举的户部六品员外郎被军机处驳了。苏敏晓得这是穆彰阿的禁止抨击,奕詝替苏敏不平,但圣旨已下也无可何如。为了皋牢苏敏,就把本身一座鼓楼西街的三进的四合院赐给了苏敏,外带整房家具和五个小厮五个宫女。
一听这话底下一片啧啧的声音,大清朝固然也有捐纳的轨制,就是用钱买官,代价也不贵,买个从七品的县丞也不过一千两银子摆布就行了。不过能通过捐纳轨制买官的人也有限定,不是谁都能买的,起首要看你是不是读书人,并且对于上几代先人干伶人、剃头等卑贱职业的也不准捐纳,其次还要乡绅和官员具保才行,普通来讲贩子们是没有这个资格的。更何况这个九品顶戴是要叨教天子来封的,那份光荣是没说的。
苏敏一句话不说,端着酒杯就回到了酒桌上,大厅里又一下冷了场。等了半晌,苏敏向何求贵使了个眼色,何求贵站起来气定神闲的说:“昌隆米行认捐白银一万两。”苏敏一拍桌子喊了声:“好,何老板乐善好施,城里最早施粥的商户也是他,明天四爷还说对于特别乐善好施的义民要请旨,赏九品顶戴呢!”
圣旨立即批了下来,着户部出银十五万两加上奕詝等筹来的六十五万两银子,顿时按奕詝的条陈构造哀鸿返乡,由奕詝督办。圣旨下了,银子也有了,王鼎办差的干劲卯得足足的,昏入夜地忙了三天,二十万哀鸿都分开了北都城,陈腐的北京又规复了昔日的神韵。
刘老板扭捏的站了起来讲道:“四爷和苏爷的话都是为我们好,我们都听懂了,固然比来买卖不好,但是我们还是愿捐款的,我捐二百两银子。”
奕詝听又站起来讲道:“好,说的好,顺天府将明天捐银的义民的名字和捐银的数量都记下来,立碑刻石记念,我还要禀明皇阿玛予以表扬。”
回到奕詝的贝子府,奕詝镇静的搓动手,教唆寺人筹办笔墨,按事前筹议好的体例顿时给皇上写折子,写完折子还硬留下苏敏和奕檠要不醉不归,甚么茶君子酒小人的都忘到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