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番外三 注定的命运[第3页/共5页]
或许是宿世被囚禁在封地中所留下的执念,令他格外神驰游历的日子。既然之后果为各种启事未能成行,今后又何妨分开长安,走遍脚下这片千里、万里的广宽地盘呢?又或许,他们还能发明更多无人能发明的国度呢?
此时的贤人已经有些麻痹了,将该赏之物干脆都堆到了长安的魏王府与燕王府中,至于其他,两位堂兄想如何便如何罢。反正,战马大唐不缺,陌刀等兵器大唐也不缺,军粮大唐更不缺。
“他与我同进同退。”李徽道,“不过,稍迟些光阴倒是无妨。”
“不,这天下事陛下的,我们早便该退下了。”李徽轻声道,“放心,陛下。就算是没了我们,陛下也还是能够措置安妥。”毕竟,这孩子十四年来每日都跟着三师以及他们学习,向来没有任何懒惰之处。该学的,不该学的,他都无所不知。而在他们以外,也不知另有甚么人教了他,他们亦偶然计算。
应国公展开了他新绘制的舆图,指了指北方、西北、东南等空缺之处:“从波斯与大食人处扣问可知,天竺在东南,北方不过是一群游牧胡人,西北则除了拂菻(拜占庭帝国)以外,另有零散的一些胡人国度。不知,贵主想当哪一国的摄政长公主?又或者,哪一国的天子?”
同一时候,收到燕王去官信的贤人只感觉两眼一黑,对这位率性的堂兄顿时无言以对。当然,燕王殿下也并非毫无筹办,保举了自家另一名副多数护程青代替安东多数护之职。贤人自是准了,又派了好几名年青官员前去帮手,这才将战后的安东都护府稳定下来。
年青的天子陛下并非未曾想过,本身的朝廷看上去已经成了阿兄与王先生的。尚书省、中书省自成一体——便是阿姊把持的门下省,也向来不会采纳他们所拟的各种政令。这些年来,朝廷施政前所未有的顺畅,没有党派争夺,更没有决计的排挤难堪。国库丰足,百姓安居乐业,就连他也过得非常舒畅,私库中堆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珍奇宝贝。
对于大魏两位并立的建国天子,几近没有任何人思疑他们之间的干系。是的,史上第一对同性天子夫夫,的确令人大开眼界。在《魏史》的记录里,他们向来不粉饰也不明示相互之间的干系,但是“同卧起”,一场昌大豪华如同大婚的双人即位典礼等等,都可证明他们之间的干系。
这一日,秦国长公主与吴国长公主前来拜访。与她们一道来的,另有已经削发为女冠的魏王妃杜氏。
“陛下,臣想说的是——”李徽谛视着面前的少年君王,“陛下该亲政了。”固然天子陛下的年纪不过十七岁,但论见地与手腕,已经充足独立措置政务了。实在,贰心中也早有归政之意。前些光阴,趁着李泰身材尚可,他安排了父亲与越王李衡一起,替天子陛下提进步行了冠礼。至此,宗室的态度已经非常较着:已经娶妻加冠的贤人,足以亲政。
“都是金枝玉叶,都有充足的才气,也没甚么敢与不敢的。”杜多数护笑道,“说句不敬的话,如果当年太后生下的并非贤人,而是一名贵主——现在即位的,一定不是秦国长公主。只要你们堂兄弟几个都情愿拥立她,其他人便是反对又如何呢?”没有军权在手,任何反对都毫偶然义。
又五个月后,安西都护府派人传告急军情——西突厥卷土重来,气势汹汹地以二十万马队打击西域。但是,不等朝廷当即派出兵马援助,便又有八百里加急的军情禀报上来:魏王、应国公、燕王、杜县公带领部曲七千,与嗣越王兵分两路,大破西突厥,杀敌五万,逼得西突厥不得不再度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