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灵魂独立,不畏孤寂[第8页/共9页]
中国或者东方对待大天然的态度或哲学根本是“天人合一”。宋人张载说得最简明扼要:“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的意义是火伴。我们把大天然看作火伴。可惜我们的行动没能跟上。在某种程度上,也采纳了“征服天然”的体例,成果也遭到了大天然的抨击,前不久南北的大大水不是很能发人深省吗?
这本来是一个笑话,在我们实际糊口中,一定会有的。但是,人一老,就轻易忘事胡涂,倒是常常见到的事。
无复独多虑。
与此时差未几的是西方的希腊当代文明。在这里也是怪论纷呈,生长下来,成为西方文明的渊源和根本。当时东西文明两大珍宝,东西相对,交相辉映,共同照亮了人类文明生长的前程。这个征象如何解释,多少年来,东西学者异说层出,各有独到的观点。我于此道只是略知一二。在这里就不谈了。
我的座右铭
1999年7月24日
多少年以来,我的座右铭一向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老诚恳实的、朴朴实素的四句陶诗,几近用不着任何解释。我是如何实施这个座右铭的呢?不过是顺其天然、随遇而安罢了,没有甚么奇招。
上面说的能够说是常态的送礼,可惜(或者也并不成惜)另有变态的。我小的时候,我们街上住着一个贫民,大师都喊他“处所”,有学问的人说,这就即是汉朝的亭长。每逢过年过节的早上,我们的大门刚一开,就会看到他笑嘻嘻地一手提了一只鸡,一手提了两瓶酒,跨进大门来。鸡咯咯地大吵大嚷,酒瓶上的红签红得炫人眼睛。他嘴里却喊着:“给老爷太太送礼来了。”因而我婶母就立即拿出几毛钱来交给老妈子送出去。这“处所”接了钱,并不像普通送礼的一样,还要尽力斗争,却仍旧提了鸡和瓶子笑嘻嘻地走到另一家去喊去了。这气象我一年起码见三次,厥后也就不觉得奇了。但有一年的某一个节日的凌晨,却见这位“处所”笑容满面地跨进我们的大门,嘴里不喊“给老爷太太送礼来了”,却拉了我们的老妈子交头接耳说了一大篇,厥后终究放声痛骂起来。老妈子出来奉告了我婶母,仍然是拿了几毛钱送出来。这“处所”道了声谢,出了大门,老远还听到他的骂声。厥后老妈子奉告我,他的鸡是本身养了预备下蛋的,每逢过年过节,就临时委曲它一下,被缚了双足倒提着陪他出来逛大街。玻璃瓶子里装的只是水,内里红签是向铺子里借用的。“处所”送礼,在我们那边谁都晓得他的企图,以是向来没有收的。他跑过一天,衣袋塞满了钞票才返来,把瓶子里的水倒出来,把鸡放开。它在一整天“陪绑”之余,还忘不了替他下一个蛋。但本年这“处所”倒运。向第一家送礼,就碰到一家才搬来的外省人。他们竟诚恳不客气地把礼品收下了。这怎能不让这“处所”忿忿呢?他并不是怕瓶子里的凉水给他泄漏本相,肉痛的还是那只鸡。
如许小小的悲笑剧,一出刚完,又会来第二出,偶然候对于同一小我的姓名,竟会上演两出如许的戏。并且呈现的频次还是越来越多。本身不得不承认,本身确切是老了。郑板桥说:“可贵胡涂。”对我来讲,并不可贵,我于偶然中得之,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