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番外[第3页/共4页]
“杨叔叔说外头的银杏果已经熟了,能够做白果汤圆。”许融小郎君已有九岁,“上归去看皇后姨姨的时候,她还惦记这里的银杏果呢。刚才我瞧那边好多果子,我要亲身摘了给皇后姨姨送畴昔,小公主和小殿下喜好吃糖丝白果!”
谢珺自入内去温百草那边,杨凌陪着高诚坐了闲谈,言语当中不免赞叹高诚对温百草的厚意,感慨两人的十年等待。高诚本来未几话的人,同杨凌在一处,就着云高天阔,竟也能生出些感慨来。
回到院中换身衣裳歇了会儿,外头门房便来回禀,说是小公子到了。
他是青衣卫批示使,皇上跟前一等一的大红人,谢珺不肯怠慢,叮咛人冲了上好的茶服侍,又将阁中常备的果脯拿来,请他到檐下的长桌暂坐。
流霜掂了掂那藤盒的重量,感慨,“杨管事可真体贴,这么些茶叶,够女人喝好一阵子了。”
待小腿上的难受敏捷减缓,谢珺才反应过来,脸上感觉发热,隔开杨凌的手臂,“能够了。”
像是一种风俗,垂垂往骨髓里渗入,待她发觉时,早已植了跟。
他身上还穿戴麒麟服,腰间佩了月华刀,大略是才从京外返来,特地赶到这阁楼来瞧温百草。因他经常过来,杨凌同他见过很多次,垂垂熟谙起来,见面时便拱手为礼,“高大人总算返来了,如何不进内里去?”
谢珺出了阁楼,抬手遮阳,抬头瞧着满目金黄。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了班驳的碎影,她的裙裾随风而动,上面亦绣了精美敬爱的银杏叶,自腰间至裙角,由疏及密,像是满树黄叶随风而下,松坚固软的堆在脚边。
因而还是折返出院子,谢珺叮咛流霜把给许融筹办好的点心果脯放到马车上去,安排人拿了颀长的竹竿儿,便开端陪许融打银杏果。
先前是怕融儿内心有疙瘩,看今儿那景象,融儿对杨凌竟自言听计从,也不知杨凌灌了甚么迷.魂汤。
直到厥后,谢珺才发明杨凌底子不缺她这点人为。
到得现在,杨凌一心扑在这儿,早已没了另起炉灶的意义。
谢珺有点惊奇,目光从银杏间收回,稍稍垂目,便能瞧见杨凌的侧影。
出宫时已是后晌,谢珺的马车停在东华门外的御河中间,她带着许融走出城门,果不其然又瞧见了杨凌。
东华门是皇亲国戚常出入的城门,谢珺天然也不例外,只是这儿毗邻鸿胪寺,先前谢珺出城,还曾遇见过许少留两次。厥后杨凌也不知是从哪儿晓得的,每回谢珺入宫,他办完工作都会寻个由头“顺道”来这边等她,然后将她送回南鼓街。
今儿也不例外,杨凌如常的同谢珺将许融送归去,便又送她回南鼓街——杨凌的住处就在谢珺的不远处,不管为公为私,都是同路。
“杨叔叔带我去吃了珠市街上的酥肉。”许融拉着母亲的手,“娘,我们去摘果子!”
这般并肩而立,他身上并没有其他管事的那种油滑与恭敬,反倒像是朋友。
“谢女人,杨管事。”高诚一样拱手,道:“百草手头另有些事未完,我看着风景等会儿。”
两人实在也算兴趣相投,谈过以后一拍即合,谢珺将他当时的小香料铺子买下来,并聘了他当大管事。厥后谢珺才明白,杨凌并不缺那点银子,只是碍于本家的打压,才往她这儿借借荫凉。谁晓得这一借,就越陷越深,两小我合力共进,将服饰和香料买卖越做越大。
杨凌出身淮南香料世家,祖上世代运营香料,现在恰是皇商,宫里头所用的香料,一半儿都是来自杨家,在淮南地界是排得上号的大户。杨凌是家中第四子,上头的兄长们秉承了诸般买卖,到了他的头上剩的便未几了。杨家的买卖做得久了,又是皇商,对着平头百姓时不免生出些店大欺客、虚价剥削等是非,杨凌不喜这般做派,更不肯困在那一方小六合里,因而少年远游,赤手起家,本身开端做香料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