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抄家[第2页/共3页]
传闻,当初曹氏嫁进李家的时候,仅仅陪嫁的上好良田就有近千亩之多。
恰好,李中易文不成武不就,书白痴的“好”名声,在故意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早已传得四邻皆知。
“为父常在宫中行走,谨慎谨慎了一辈子,这一次却……”李达和俄然停顿了一下,神采也变得温和很多,唤了李中易的乳名,“知子莫若父。珍哥儿,以你的资质,不管是学医或是科举,约莫都没啥希冀。为父本想借着荫封的机遇,送你去太庙做个斋郎,固然出身不算很正,毕竟也是个入仕的前程。不料,朝廷俄然改了新规……”
从书房出来以后,李中易嘴角弯起一个惊人的弧度,表情镇静了很多。
来到这后蜀国也有几个月了,李中易一向没想明白,在这个群雄并起,诸国恶斗的混乱年代,他的将来之路,究竟在何方?
遵循李达和指导的途径,先当几年卫官,然后混个官身,放出去做个落拓清闲的县丞、县尉之类的末流小官,好象也不太稳妥。
经商?咳,这个期间的贩子,职位非常低下,即便有万贯家财,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抄家灭门之惨祸。
李家固然家世不高,但李达和毕竟是有品级的侍太医,属于官身,比起朝中的使相们当然不值一提,但也不是平常百姓或是商贾之家勇于等闲招惹的软脚虾。
“阿娘,莫非是父亲出事了?”李中易上辈子毕竟服侍过好些重量级的大人物,见地过很多令人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他敏捷稳定住心神,沉声问薛姨娘。
“二郎君是夫人的嫡子,将来必然要担当家业,天然……”
却见生母薛姨娘带着贴身婢女瓶儿惶急地朝水池边奔来,他下认识地大声喝问:“出了何事?”
“唉,贼老天,这可叫奴家我如何活啊!”
李达和祖上都是从医的郎中,家世几近乏善可陈。但是,李中易的嫡母曹氏倒是出身万州王谢望族的曹家。
“阿爷,我……”李中易本想解释一番,却被李达和摆手打断,“这一次,我如果能够高升……你倒是有机遇去陛下身边的三卫做个卫官,等历练个三年五载以后,出息倒也不错。”
“当归姐姐,你便不幸不幸我吧,求求你娘帮我在夫人面前说句话,好不好嘛?”
就在李中易一头雾水之际,薛姨娘吃力地从瓶儿的手里接过一只大承担,不管不顾地硬塞进李中易的怀中。
李达和喘了口气,说:“遵循朝廷的端方,我是六品官,倒是能够送你去兵部‘资课’,也算是个入仕的门路。只不过,这十三年的煎熬实在太长,也不知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撑那么久,你母亲那边又……”
不巧的是,当今蜀国的国主孟昶,在汗青上就是个悲剧性的超等绿帽男。
“哼,你这贱蹄子,我还不晓得你的鬼心机。别老想着往二郎君身边凑,夫人那边看得死紧,把稳小命不保。我娘固然是夫人的老陪房,这类事体也不敢多言,万一坏了大事,还不得百口都给打杀了?”
更首要的是,李中易常常被请去插手海内的顶级专家会诊,其高深的医术,遭到老首长们的分歧好评。
“大郎,大郎,你在哪儿?大郎,出大事了……”
真正给天子以及王公大臣们看病的所谓“太医”,实在指的是尚药局内,正五品下的奉御,从六品上的侍太医,包含正八品下的“司医”。
接李达和的班,持续当太医?咳,伴君如伴虎的事理,李中易上辈子就看得一清二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