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锦缠道2[第1页/共2页]
“这第二层,”二郎接着道,“在世人眼中,开封府尹是王府一手汲引之人。舍他一人,让权于蔡太师,是要消太师府的肝火,未免树敌。”
二郎点了点头,又道:
谢诜顿了顿,一阵沉吟,只叹道:
有人回声笑道:
“还是与五木观之事有关吧?”
只是,另有人意犹未尽,又三两成群地低声议论。茶余饭后,稍作消遣。
“你才几岁?汴都城的巧事可多了去了!此番哪有那么轻易的?”
“那此处是……”
大娘子谢芝畴前的夫婿,新任开封府尹――孙九郎。
“看来,是时候会一会这位故交了。”
“不必了,入城前已梳洗过。眼下,便往蔡太师府上去吧。”
“你接着讲。”
那少年只挠着头:
谢府……车中人忽而一怔。
“他也太心急了些。”谢诜一声冷哼。
一时,世人只得讪讪散开。
“前头是谢府,我们汴都城中驰名呢!”
于百姓而言,最多能见出第一层;于宦海而言,多是见着第二层意义。
“你们可小声些!”又有人道,“五木观之事传得沸沸扬扬,说说也就罢了。扯上府尹去官,你们也不怕隔墙有耳!”
“那日我在呢!”一墨客模样的人拥戴,“惨不忍睹啊!也不知王府如何教出那样的小娘子来!厥后王、谢、蔡三家皆来了人,仿佛朱家也来了人。有人还见着郓王车驾呢!”
二郎沉下气来,把声音压得很低:
“实在蹊跷。”
恰是五木观之过后不久,原任开封府尹便去官回籍,一时引得城中群情纷繁。
可其间牵涉到王、谢、蔡三族,故意之人,皆觉出些分歧的意味来。
一旁的长髯男人瞥他一眼,方道:
“百姓们在汴京待的光阴悠长,天然能生出些观点。”
百姓们并非痴顽,日日见着,很多事也能明白一二。
“大人,再过两条街便是。”
“这件事,看上去是王、蔡之争。可亏损的,倒是我们谢府。”
谢汾,不愧为谢府的当家宗子。
谢诜点了点头:
五木观之事,连累甚广,倒见出很多事来,又岂是小娘子们过分的意气相争?
谢诜回过神,只道:
“是。”二郎回道,“百姓们皆道,开封府尹去官一事,或许与五木观有关。”
思及宗子二字,谢诜不由得想起大郎谢源来。若他还活着,应是不比弟弟差的。
“明面上看,是开封府尹办事不力,于五木观之事不知判罚,措置不当。故而,引得王、蔡二府双双怨怼,不得不引咎去官。”
而谢府这头,自下朝,谢诜便唤了二郎谢汾至书房。
“不过,”长髯男人道,“此番又牵涉着蔡家,怕是不会这般简朴。”
这马车不算富丽,却也洁净面子。它缓缓而行,姿势悠然,也不至惊了百姓。
谢诜吐了口气:
二郎见谢诜神采有些黯然,遂轻声道:
“快到了吧?”
他弯下腰,恭敬地向车中问道:
车夫闻声,忙转头应道:
“不过,他能爬到现在的位置,倒也见出些手腕。”二郎道。
他又挑帘看去,这条街,果是谢府啊!车中人沉吟一阵,又放下帘子,遂不再相问。
谢诜摆摆手,只拿指尖敲打着案头。
“不过,我听闻,畴前开封府派少尹去谢家问过话,仿佛是王、谢二府的小郎君打死了人。或许是有所记恨?何况,五木观之事,府尹也清算得不标致啊!”
“他当年狼狈出城,心中必有怨气。不然,以他那般的心性,断不会投奔蔡太师之流。”
开封府尹瞧着虽是王府汲引,可他既为谢诜弟子,明里暗里,哪处又不是谢府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