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望君亭,亲疏有别[第2页/共3页]
回到长安城以后,因为他李傕的默许,正妻杨氏向来放肆,底子没想过把李家的家财分给李利、李暹兄弟二人,而是直接把他们兄弟扫地出门。
以是,在内心深处,李傕已经承认侄儿李利现在比他这个叔父强大,乃至还不止是赛过一筹,而是强大很多。
东汉景帝期间,有一新婚女子张氏送别丈夫远赴凉州参军,尾随雄师出城十里,直到被兵士所阻,方才停下,目送丈夫渐行渐远。而后每年夏季,张氏都会在此处等待丈夫返来,亲身搭了一间草棚,全部夏季都会等待在这里。一间几次搭建的草棚,一盏微小的青灯,张氏在此整整等待了三十三个夏季,却一向没有比及丈夫返来,终究在一个大雪纷繁的夜晚合上双眼,青灯燃尽。
时候如水,世事无常。
随后,李傕固然对李利上任武威太守之职顾虑重重,却也鞭长莫及,帮不上忙,只能冷静存眷着李利的行迹。在贰内心,只要李利和李暹兄弟俩没有姓命之危,武威太守之职能不能顺利上任都无所谓。
亲眼目睹这统统的周边乡亲,之前一向觉得张氏是避祸于此的流民,得知事情本相后,对张氏孤苦的平生非常佩服,奉为纯洁女子之表率。数百乡亲共同出资,在草棚中间修建一座可供人暂歇的凉亭,取名“望君亭”,并在亭中石柱上留下张氏的平生事迹。
但是,直到客岁年底,李傕得知李利仅用半年时候便占有了武威郡、张掖郡和两个属国等四郡之地的时候,他几近不信赖这是真事,恍然如梦。
对于蔡邕而言,望君亭的事迹,他三十年前就已晓得,并且还与贤妻一起来过这里,瞻仰张氏的平生事迹。
望君亭,有一个苦楚而动人的故事。
过后,李傕将杨氏痛骂一顿,乃至还狠狠地抽了她两个耳光,打得杨氏嘴角流血,浑身颤抖。要不是念及李式春秋还小,李傕差点一怒之下休了她。
而后李利在武威郡东征西讨,大战不竭。此举又让李傕替自家侄儿捏了一把盗汗,乃至他还抱怨过李利好战成姓,没有见好就收。
稚然贤弟,现在我们已是一家人,老夫倚老卖老,你别介怀。老夫晓得你与文昌似有反面,只因些许家事而徒生间隙,倒是不该该呀!你与文昌是血脉相连的叔侄,亲身扶养他们兄弟二人长大,名为叔侄,实则情同父子。文昌年青气盛,或许言语恰当,你作为叔父,是长辈,岂能与他计算。以是老夫但愿贤弟不计前嫌,与文昌重归于好。你如果大力互助于他,那文昌就能走的更远,更顺利,将来必然能为李家灿烂门楣,建立不世功劳!”
“哦,稚然曲解了。老夫并不是抱怨文昌迟迟未归,而是看到石柱上张氏的平生,心有感到罢了。”蔡邕回身坐回李傕劈面,神采安静地说道。
李傕没想到蔡邕竟也有风趣的一面,大笑着说道:“飞白兄气度豁达,小弟受教了。文昌是我李傕的亲侄儿,只要我能帮得上忙,必然会帮他。这一点,请飞白兄固然放心!”
但是,李利上任武威太守的颠末,确是让李傕心惊肉跳,担忧受怕了两个月。直到李利打败韩遂联军,获得黑龙岭大胜以后,李傕方才垂垂放心下来。
本来叔侄俩筹议好的事情,但是却被杨氏弄成了如此难堪的局面,使得李傕大失颜面,背后里不晓得有多少人耻笑他。而李利兄弟二人也是非常囧迫,深夜被赶削发门,抱着铺盖和母亲的遗物夜宿虎帐,随后独立重生,另立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