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枭将》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四章:文渊阁[第1页/共4页]

宋宇仁写完昂首,目光落在户部尚书苏恪身上,“苏爱卿主管户部,苏爱卿,你说说看吧。”

“皇上。”见宋宇仁踌躇不决,徐鸿谦站了出来,“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太祖天子有不成与民争利之祖训不假,但皇上加派商税也是为保我大赵之江山社稷,倘若二祖列宗泉下有知定能谅解皇上。皇上宵衣旰食还不是为了祖宗江山,天下万民?暂累天下百姓一年,天下百姓也能谅解皇上的难处。臣觉得加派商税一事可行,江南九府虽说闹大涝,但贩子还不至于到活不下去的境地,臣还曾听闻江南一带巨商大富,糊口奢糜,动辄一掷令媛,锦衣玉食,招摇过市,屡有僭越之举,加派商税一年有何不成?!”

正说间,殿内的两个寺人双手使暗劲抬起门,渐渐移开殿门,殿门像是一块缓缓展开的幕布,没有收回一丁点儿声响。赵公公和五六个阁员悄悄步入殿内。

“闭上你的臭嘴吧,这些天皇爷正在气头上,让人闻声了,少不得一顿抽打!”上面的寺人将红纱罩递给站在椅子上抱怨的寺人,站在椅子上的寺人接过红纱罩,嘟囔着将灯罩套上去。

说到要分摊商税,吕宗成站出来反对,“此事千万不成,太祖立国有祖训,朝廷不成与民争利……”

几个行人拱手同赵公公酬酢了一阵。抖掉毛皮暖耳和冬帽上的白雪,解开披风暴露绯红色的朝服,这是朝廷一二品大员才有资格穿的服色。这些人都是大赵的阁员,只要他们才有资格走过千步廊步入文渊阁。

赵公公以一副谨肃地神情渐渐扫向阁员们,轻声说道,“辽东战事吃紧,朝廷本年又落下极大的亏空,皇上正心烦这事,眼下国事维艰,还需诸公同舟共济。”

“这条长廊可真长,此人不平老不可,老夫这把老骨头,快走不动喽。”五六个行人传行太长廊,长廊的灯已经全数点亮,映照着他们前行的路。这条长廊不是浅显的长廊,这条长廊叫做千步廊,得名于它有千步之长,千步廊是外庭通向文渊阁的必经之路。

两个点灯的寺人惊出一身盗汗,站在椅子上的寺人没有站稳,从椅子上跌下来,也顾不上疼,直爬到大寺人面前不断地叩首,“黄公公恕罪,黄公公恕罪。”

“本年江南九府的赋税是收不上来了,眼下边军欠响近十年,军心涣散,伪辽虎视眈眈。依臣鄙意还是先补上些边军的欠饷以安宁军心。”苏恪严峻地用眼角地余光看了看宋宇仁一眼,见宋宇仁点头,又持续开口说了下去,“只是眼下赋税收不上来,亏空不能补上。皇上仁慈,念及民生艰巨,又不忍加派赋税,要补亏空唯有加收商税一途。”

“爱卿说说看。”宋宇仁将目光从徐鸿谦的身上转向苏恪。

“自高广兵败以来,我说的话在朝中已经没有分量了。”吕宗成黯然神伤,“接下来要剿灭东南海寇、倭寇,我倒是很担忧贞贤吶。”

四根大柱后摆放着四座铜炉炉子里烧着火碳。火炭披收回的热量是大殿内暖和如春。

第十四章:文渊阁

借着灯笼收回的红光,黄峥看清为首大寺人的脸后,立马敛容道,“本来是赵公公,奴婢该死,这两个不知死活的奴婢不好好点灯在这里聒噪,奴婢正要给他们点经验,不想惊扰了赵公公,奴婢该死,真是该死。”

黄公公看也不看那两个寺人一眼,拉下脸,“皇上今晚要招阁员到文渊阁议事,这道上的灯你们还没点一半就在这儿啰嗦,讨打么?!”

“这个主张不错。”宋宇仁起首必定了苏恪的设法,说道,“但把丝绸卖到西洋诸国,剿灭海上的海寇、倭寇势在必行。剿除海寇倭寇恐非一日之功,朕责江南行省总督夏贞贤,金陵兵部尚书单福田一同督办剿灭海寇、倭寇事件,务必尽早规复同西洋诸国的互市。”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