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庸作品》新序[第1页/共5页]
二OO二年.四月 于香港
翻版本不付版税,还在其次。很多版本粗制滥造,错讹百出。另有人借用“金庸”之名,撰写及出版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我不敢掠美;至于充满无聊打斗、色情描述之作,可不免令人不快了。也有些出版社翻印香港、台湾其他作家的作品而用我笔名出版发行。我收到过无数读者的来信揭穿,大表气愤。也有人未经我受权而自行点评,除冯其庸、严家炎、陈墨三位先生功力深厚、兼又当真其事,我深为拜嘉以外,其他的点评多数与作者原意相去甚远。幸亏现已停止出版,出版者报歉补偿,胶葛已告结束。
此次第三次点窜,改正了很多错字讹字、以及漏失之处,多数因为获得了读者们的斧正。有几段较长的补正改写,是接收了批评者与研讨会中会商的成果。仍有很多较着的缺点没法挽救,限于作者的才力,那是无可如何的了。读者们对书中仍然存在的失误和不敷之处,但愿写信奉告我。我把每一名读者都当作是朋友,朋友们的指教和体贴,天然永久是欢迎的。
为了使得读者易于辩白,我把我十四部长、中篇小平话名的第一个字凑成一副春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短篇《越女剑》不包含在内,恰好我的围棋教员陈祖德先生说他最爱好这篇《越女剑》。)我写第一部小说时,底子不晓得会不会再写第二部;写第二部时,也完整没有想到第三部小说会用甚么题材,更加不晓得会用甚么书名。以是这副春联当然说不上工致,“飞雪”不能对“笑书”,“连天”不能对“神侠”,“白”与“碧”都是仄声。但如出一个上联徵对,用字完整自在,总会选几个比较成心机而合规律的字。
这些小说在香港、台湾、中海本地、新加坡曾拍摄为电影和电视持续集,有的还拍了3、四个分歧版本,别的有话剧、京剧、粤剧、音乐剧等。跟着来的是第二个题目:“你以为哪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改编演出得最胜利?剧中的男女配角哪一个最合适原著中的人物?”电影和电视的表示情势和小说底子分歧,很难拿来比较。电视的篇幅长,较易阐扬;电影则遭到更大限定。再者,浏览小说有一个作者和读者共同令人物形象化的过程,很多人读同一部小说,脑中所呈现的男女配角却一定不异,因为在书中的笔墨以外,又插手了读者本身的经历、本性、感情和喜憎。你会在心中把书中的男女配角和本身或本身的恋人融而为一,而每个读者脾气分歧,他的恋人必定和你的分歧。电影和电视却把人物的形象牢固了,观众没有自在想像的馀地。我不能说那一部最好,但能够说:把原作改得脸孔全非的最坏,最自发得是,最瞧不起原作者和泛博读者。
中国人的文艺观,耐久以来是“文以载道”,那和中世纪欧洲暗中期间的文艺思惟是分歧的,用“善或不善”的标准来衡量文艺。《诗经》中的情歌,要牵强附会地解释为讽刺君主或称道后妃。对于陶渊明的《闲情赋》,司马光、欧阳修、晏殊的相思爱恋之词,或可惜地评之为白璧之玷,或美意地解释为另有所指。他们不信赖文艺所表示的是豪情,以为笔墨的独一服从只是为政治或社会代价办事。
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
读者浏览一部小说,是将小说的内容与本身的心机状况连络起来。一样一部小说,有的人感到激烈的震惊,有的人却感觉无聊厌倦。读者的本性与豪情,与小说中所表示的本性与豪情相打仗,产生了“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