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烽烟再起[第2页/共3页]
既然众臣都没有定见,高宗天然是趁热打铁,立即命令东台(中书省)拟旨,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统兵五万反击吐蕃,命人马上将旨意送至平壤,令薛仁贵倍道兼程,敏捷返回洛阳,点齐雄师,解缆前去征讨吐蕃,不但收回被占据的国土,更要攻入吐蕃境内,给其一个经验。
“尔说甚?”高宗闻报大惊,取过奏折缓缓浏览了一遍,面色顿时变得乌青起来,将那奏折甩到龙案上,厉声怒骂道:“敌军只稀有万,而我边军将士加起来亦很多,竟然能被彼连克十八州,连河西四镇几近不保,安西都护董宝亮、凉州都督郑广等人实在该杀!”
王贵天然也晓得投桃报李的事理,赶紧笑着说道:“但请大王叮咛,奴婢定然不辱任务。”
而在王贵上路前去平壤的同时,朝堂内部倒是辩论了起来,此中的直接启事就是关于此次战役中薛仁贵帮手的人选的争夺。
公然,高宗闻言呵呵笑道:“之儿说的是甚话?虽吾之子,亦是我大唐臣子,天然负有守土抗敌之责,不知之儿保举的是贤儿还是显儿?只要确切能够担负此任,朕定然会允其上阵杀敌。”
说完以后,就见李显将袖袍伸向王贵,然后将一小块黄金在袖袍的粉饰下,递到了他的手上。
只见李显拱了拱手,含笑说道:“王公公但是前去平壤向薛大将军下旨?”
以是,两边才环绕着这个核心议题争辩了起来。
大唐咸亨元年四月初二日,早朝。
那王贵本觉得李显托他捎去的口信是因为私事,却没想到竟然是因为公事,不由得惭愧难当,就要将手中的那一小块黄金再还给李显。
却见李显笑着说道:“无他,只需公公到了平壤,向薛大将军传一句话,不知公公可愿帮这个忙?小王定然不会忘了公公的好处。”
高宗闻言顿时点了点头道:“朕亦属意于薛卿,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朝中那些大臣们见天子都开口表态了,即使是有定见也只能保存,更何况当时的大唐,薛仁贵的军事才气的确是无人能出其右的,再加上吐蕃势大,即使有一些想要建功的将士也没有胜算,只好把这个机遇让给薛仁贵。
因为是天子命令,局势又非常告急,以是天然是特事特办,从东台舍人拟旨到西台侍郎批准,再到天子盖下钤印,前后不到一柱香的时候。
“哦?不知之儿保举何人?”高宗见一贯在朝堂上沉默寡言的贺兰敏之竟然也站出来保举人才,不由得猎奇不已,赶紧笑着问道。
王贵见李显如此朴拙,也不在推委,对李显道了一声谢,便骑着顿时路了。
却听的贺兰敏之慨然说道:“微臣恰是与沛王密切,以是才清楚沛王固然文学成就要强过周王。可在军事才气方面却很有不如,是以微臣才会保举周王,微臣固然鄙人,但是亦要学一学前人之风。”
“本来大王此举乃是为了国事,奴婢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早知如此,奴婢又焉敢得大王这番好处?还请大王收回此物,不然小人定然惭愧难当。”
实在本来高宗属意于司列少常伯裴行俭或肃州刺史王方翼,但是他却晓得这两小我定然会遭到武后的反对,因为裴行俭当初在废王立武时因为对武后不满而暗里群情,获咎了武后,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厥后固然还朝,武后也对其非常顾忌;而王方翼出身于太原王氏,与当年的王皇后乃是近支,天然更加引发武后的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