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烽烟再起[第2页/共3页]
高宗闻言顿时点了点头道:“朕亦属意于薛卿,不知众卿意下如何?”
以是,两边才环绕着这个核心议题争辩了起来。
“呵呵,大王动静公然通达,确切如此,不知大王可有甚要奴婢效力的?”王贵耐着性子,恭敬的笑道。
实在本来高宗属意于司列少常伯裴行俭或肃州刺史王方翼,但是他却晓得这两小我定然会遭到武后的反对,因为裴行俭当初在废王立武时因为对武后不满而暗里群情,获咎了武后,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厥后固然还朝,武后也对其非常顾忌;而王方翼出身于太原王氏,与当年的王皇后乃是近支,天然更加引发武后的警戒。
既然众臣都没有定见,高宗天然是趁热打铁,立即命令东台(中书省)拟旨,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统兵五万反击吐蕃,命人马上将旨意送至平壤,令薛仁贵倍道兼程,敏捷返回洛阳,点齐雄师,解缆前去征讨吐蕃,不但收回被占据的国土,更要攻入吐蕃境内,给其一个经验。
却见贺兰敏之对着高宗深深一揖,然后正色说道:“陛下为我大唐社稷公而望家,便是上古圣君亦不过如此,微臣何其幸哉?竟能得以帮手圣君,日博个青史留名,亦是沾了圣上恩泽。启禀圣上,微臣保举周王显,陛下当晓得,当初在高句丽疆场,周王老是身先士卒,全军将士无不消命,故此作战之经常常以少胜多,大战数十场,竟无一败绩,便是薛大将军当年,亦难以企及,现在国度有难,恰是周王用武之时。”
“都是一帮废料。”高宗方才坐到龙椅上,受得群臣惨败以后,俄然听闻司元太常伯(户部尚书)奏报,说是赈灾事件不能克期完成,还请再脱期些日子,顿时大怒不已,将司元太常伯骂了个狗血淋头。
高宗没有颠末武后同意就派出薛仁贵作为领兵大将,心中已经是不安了,现在如果再派出裴行俭或王方翼的话,晓得必然会遭到武后的果断反对,这对于脾气脆弱的高宗来讲的确是致命的灾害,以是高宗没敢再说这一点,最后还是采纳了后党成员的发起,任命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和左卫将军郭待封为逻娑道行军副大总管,伴同武后出征作战。
却说那卖力下旨的内侍在接到号令以后,带足了干粮,立即就筹办上路,却不料俄然被人拦下了。
只见那姜恪想了想,然后施礼说道:“本来此事英国公最为合适,只可惜他已于去岁仙逝,而现在想来,最合适者莫过于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薛大将军合法丁壮,智勇双全,当年三箭定天山,而在征讨高句丽之时亦是军功卓著,厥后都护安东期间,便施仁政,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忘亡国之痛。微臣信赖,有薛大将军率军出征,定然会克敌制胜,扬我大唐国威军威。”
却见李显笑着说道:“无他,只需公公到了平壤,向薛大将军传一句话,不知公公可愿帮这个忙?小王定然不会忘了公公的好处。”
“呵呵,好一个‘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之儿能够做到这一点,也不枉了朕这些年对尔之希冀,既如此,让显儿出征倒不是不成以考虑,众卿之意又是如何?”高宗欢畅之下天然承诺了贺兰敏之的要求,但是像这类大事也必须颠末政事堂众宰相同意才行,以是这才又问了一句。(未完待续。)
实在高宗这话也冤枉了董宝亮等人,固然全部西域都护府有兵很多,可毕竟是分离镇守,如何能够与合兵一处的吐蕃雄师比拟?再加上吐蕃大将噶尔钦陵乃世之名将,董宝亮轻敌之下连遭败绩自是不成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