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显耀大唐》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七章 老狐狸与小狐狸[第1页/共3页]

但是这一次李绩见李显在为郑仁泰大胜而道贺的宴会上不但不随波逐流的表示喜庆,面上反而模糊有一丝的忧色,不由得心中讶异,悄悄想道:“看来此子并不像外人传说的那样不通政务,反而是极其夺目,此子小小年纪,便深通韬晦之术,看来所图非小,若果然如此,恐我大唐今后祸害不小,不过为谨慎起见,我还是找个机遇摸索一下此子的好。”

可这时候的李显却并不想放过他,而是大声说道:“懋公祖父既看出两位将军此行必败,为何不上奏皇上,或命君上发下敕书,令两位将军窜改战略,不致有此一败?”

不过整场酒宴李显都表示得很平平低调,并不像高宗那样畅怀大笑,也没有通过夸耀通过这一战大出风头的郑仁泰和薛仁贵等人来阿谀高宗,而高宗这时的情感正高,也没有顾及到李显,反而是武后重视到了李显的神情,不由得悄悄奇特,这个到处喜好凑热烈的小家伙本日竟然如此温馨,这也算得上是古迹了。

李绩大要上对李显非常夸奖,可内心里却对李显的实际并不附和,因为兵戈靠的并不是仁慈,有的时候对仇敌的仁慈就是对本身人的不负任务,想他李绩平生交战,向来也不是甚么仁慈的主,不过听闻李显方才这一番话,他对李显的疑虑倒是完整消逝了。

李绩,原名徐世绩,字懋功,也就是传说中那位让太宗李世民言听计从的神机智囊,因为功绩卓著,被高祖赐姓李,是名李世绩,后因避太宗之讳,改名李绩。

比及李绩来到殿外以后,却发明李显一人悄悄地站在月光之下,面色说不上喜忧,不由得立足了半晌,然后开口问道:“夜深天凉,大王如何不顾风寒,单独外出?”

时候很快就到了大唐龙朔二年,这一年必定是多事之秋,起首是在仲春甲子,高宗下诏改都城诸司及百官名:以尚书省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摆布仆射为摆布匡政、摆布丞为肃机、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称等。

以是,李显听到李绩的声音以后,顿时吓得一颤抖,仿佛是没有发明背后有人,比及看到是李绩的时候,这才躬身下拜道:“本来是懋公祖父,孙儿李显有礼了。”

到了三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和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在率军征讨铁勒九部的同罗、仆骨等部过程中获得大胜,高宗闻报心中大喜,设席接待群臣,李显因为在头一年被任命为并州都督,固然只是一个遥领的虚职,但身为高宗得宠的皇子,也插手了盛宴。

“不敢不敢,大王以皇子之尊,如此称呼,如此礼节,老朽如何受得?更何况若论职分,大王身为洛州牧,而老朽忝列洛州长史,当为大王部属,按理老朽抢先施礼是也。”

“哦?现在郑仁泰与薛仁贵大胜铁勒,满朝皆贺,大王又有何担忧呢?”李绩对此仿佛是很随便,笑呵呵的问道。

“大王之言深得我意,郑仁泰、薛仁贵自命威武,然刚则易折,老朽亦料定其此行必败。大王年纪轻简便如此聪明,果是我大唐之福啊。”

“既如此,老朽便失礼了。”李绩见李显对本身如此朴拙地歌颂,不由得笑了笑,顺水推舟的说了一句,对其防备之心也少了一大半。

李绩看了看面前的李显,略略想了想,便开口问道:“老朽素闻大王聪明,本日一见公然名不虚传,但是大王不喜读书,倒是可惜了,比方本日之事,大王虽能鉴定二将必败,却只是从仁义角度阐发,需知仁义虽可用于理政,于军事战阵则不必拘泥,实在仁泰若败,当为其恃勇大进之故。不若如许,老朽这里有几部兵法,晦涩难懂,老朽鉴定以大王之才,半载以内恐难体味,你我本日便来赌上一赌,如果大王果然能够融会贯穿,老朽便将老朽所注解之李卫公兵法传授于大王,如果老朽幸运胜出,大王需依老朽一事,不知大王可否赌上一赌?”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