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暖风迟日也[第2页/共3页]
周杨怒极欲狂,用手指着周楠:“你等着,你等着,县大老爷会还我一个公道的,有你哭的时候。你要死,云娘那贱货也要人头落地。”
人多手杂,急得掌柜的不住喊:“别动,别动,细心摔了,摔坏就不值钱了。”
“楠哥儿,这就是你先前赚得彩头,就几支笔几锭墨,能值几个钱?”村民七嘴八舌地群情着,面上都带着绝望。他们固然不读书,对文房四宝的代价却也清楚。镇上赶大集的时候,一支羊毫也就十几文钱。
固然心中猎奇周楠包裹里究竟是何物,却还是跟着他一通疾行。
正骂着,一通鼓响,排在公堂上的衙役收回一阵“威武”然后就有人喊:“传周家庄周楠、周杨上堂。”
很快,从衙门的耳房里就有一个身材窈窕,头戴青纱的女子朝公堂走来。
看着吃得嘴角流油,看到村民们崇拜的目光,周楠一边吃酒,心中一边感慨:想不到我周楠也走上了抄袭后代诗词的不归路了。只是,纳兰词中的一首佳构才换来两千多块钱,亏,亏大发了!
三两银子在村民眼中是天文数字,但对周楠来讲也就是毛毛雨洒洒水。遵循古今物价,折分解大米,在嘉靖年间,这三两银子也就两三千块钱群众币,在当代社会也就够买一部手机,还是勉强能玩王者农药的那种。
不过,当代的物价不高,倒也能够清闲一番。
周楠和众乡亲睡到日上三杆才起,他育带着一众村民在县城里逛了一圈,自掏腰包给每个村民都买了些零嘴吃食,说是担搁了大师农忙,心中过意不去,戋戋薄礼,还请大师收下。并且,你们放下地里的活儿跑县城来一天一夜,回家后怕是要被家里婆娘吵架,这些东西恰好带归去将娘们儿哄得高兴。
砚台底座上刻这一行字“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恰是梅二蜜斯的手笔。
“传!”
要当多少钱周楠还真不晓得,这东西在当代社会属于文玩性子的保藏品,代价非常昂扬,像如许的砚台好象值好几万块。不过,这里是明朝。歙砚的质料供应充沛,也没有商家炒做,就是浅显的平常用品。再加上他又不是读书人,对文房四宝的代价又没有观点。
见一个读书人领着一群村民杀将过来,大声喊:“掌柜的稍待。”心中大惊,暗想我这几天没有在读书人那边收过东西啊,这些墨客谁不是大族后辈,可不好惹。
掌柜的又指了指那方砚台:“这个倒是能够收,不错,两眼的上好歙砚,质料上乘,做工也是极好的,不晓得相公是活当还是死当。”
周楠转头缓慢地看了一眼,心中赞了一声:“好身材,妖怪的法度,莫非是青楼女子。只不晓得她边幅如何,偏生她头戴青纱,却不看清楚……周杨口中所说的人证竟然是一个女子……这……如何回事……莫非这女子之前熟谙周秀才,干系还很密切……红颜知己……如此就费事了,有一句话不是说:最熟谙你的是你的枕边人。两人赤条条肌肤相亲,甚么隐私都藏不住。比如身上胎记的位置款式,乃至体位……到时候,这女子如果问起那种私隐的题目,我一个应对不当,岂不是要身份败露?”
周楠和周杨如明天一样又跪到了大堂中那块石板上,磕了一个头:“小民见过大老爷。”
史知县实在太懒,他上午普通都在睡觉。以是,周楠的案子要鄙人午审决。
村民们看周楠的目光多了一份畏敬。
“回大老爷的话,人已经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