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人口瓶颈[第2页/共2页]
听得这等动静,孙知州那里还敢踌躇,当即令人将孙立的禁军召回登州,严阵以待,就怕有贼人攻击府城。
西门庆对于登州海军的构思相称宏伟,决然不是依托海量的款项投入打造一支海上无敌船队就能满足的,而是要在登州这处偏僻军州建成一个以海军为中间的,辐射各个行业的完整财产链。
直等着这位陆通判离了物流所衙门,西门庆嘴角方才挂上一丝笑意,随即命亲信往登云山走一趟。
对于此等环境,西门庆也是非常纳罕,官军不知剿匪,只求自保,任由贼寇残虐乡里。幸亏身边有明白人,花荣身为清风寨的前任知寨,此中启事倒也清楚,归根结底还是太祖当初制定“强干弱枝”的军制。
也就在孙知州同陆宰两人束手无措之际,西门庆倒是令人送来一个动静,登州海军情愿收纳这些流民,只不过需求孙知州将这些流民的民籍转为军籍。
人,还是人!
不过半月,花荣的三千水军足兵满员,正式投入练习当中,而叶春那边亦是人手充沛,全部海军船埠人头攒动,竟比登州府城还要热烈。
也恰是因为孙立和这六百战兵,登州城在灾年中能保得城池不破,阻住那些山民流寇对州府的打击。是以,孙知州等闲不会将这支劲卒派出去剿贼,毕竟登州虽无大股贼寇,可闲散各处的山民流寇倒是多如牛毛,如果那些贼人趁虚而入,破了登州城,到时候悔之晚矣。
登州地处偏僻,在籍的口众不敷十万,虽有大量流民,不过倒是从其他州郡逃来此处,官府底子就没法掌控。并且海军所需的兵员也得是擅水的青壮,登州在籍百姓不肯更加军籍,而大宋厢军首要构成的流民山贼,官府又不能将其收拢起来,这题目在花荣叶春两人看来,底子就是无解。
跟着光阴拖延,短短不过一月,积聚在各处府城县治的赋闲穷户已达万人之多,对于那些为政一地的主官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隐忧。这些没了寓所食品的穷户,就像是层层叠叠的干柴,只要有一燃烧星,就会成为燎原之势,说不得又是一场囊括全部登州的流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