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无主游魂》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草上飞[第3页/共4页]

老王猜疑地看着梓杨,也悄声说道,“你该不是也得梦游症了吧?你是不是睡胡涂了?”说着要摸梓杨的脑袋看是不是发热烧坏了脑袋甚么的。

“呼、呼……”老王震天的鼾声已经响起。

老王这时已经没了声气,梓杨觉得他听的入了神,又接着阐发道:“第三……”

“第一,这名义上是古庙,你看除了有尊石像以外,那里另有个庙的模样?连幅春联都没有。那石像也奇特,说佛不是佛,说观音不是观音,说是将军……从关二哥到岳飞,我看过那么多将军庙,向来没见过这么不讲究的将军像。并且那石座也很奇特……”

从上高中的时候,他就得了神经衰弱,内里有甚么纤细声音很轻易惊醒。这时候他听到内里悉悉索索,仿佛有甚么细碎的声音,几近能够微小到不计,梓杨看窗户上有破的处所,便凑上前旁观,这一看一下子睡意全无,脊背发凉,头上汗毛直竖。

这老王端庄读书不可,但是提及武功来却头头是道、侃侃而谈、唾沫飞溅。

看梓杨听得出神,老王也来了劲,盘腿在炕上连说带比划,“我传闻有一种练梅花桩工夫的人,梅花桩晓得吗?就是碗口那么粗的木桩,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高出空中3尺3寸,桩与桩之间的间隔前后为3尺,摆布为1尺5寸,人就在上面练步法——可不是瞎走,得有套路,还得有节拍。跟着工夫不竭促进,桩要不竭加高,有的加高到5尺——也有人以砖块代桩,先在平砖上练习,再站横砖,然后站立砖。”

梓杨道,“听起来也很简朴嘛,这练起来也不难吧。”

梓杨躺在炕上,双手抱在头后,望着黑乎乎的梁顶说:“你不感觉这处所到处都透着奇特?”

“刚才跟你说的,这都是官方正统的工夫,这练草上飞的人,练得是偏门!用的是大簸箕,就像你刚才所说阿谁一样,一开端簸箕里装满铅砂,人在上面站稳都难,练到站稳以后开端绕着沿走,要在上面疾走而铅砂不撒,等在上面能行走如飞的时候,就把铅砂换成沙土,持续练,练到人在上面驰驱而簸箕不动的时候,再换成麦子或者玉米,最后每隔一段时候,就舀出一瓢米麦,在这个过程中,要包管人在行走之上时,簸箕不摇,米麦不撒。米麦越舀越少,直到全数舀空。这就算大功练成。”

老王点头道“练到那种程度的话,光靠沙袋负重是不敷的,还得更初级的工夫。”

俄然感受脖子一紧,老王一个翻身已经将他压在身下,梓杨强忍着疼痛轻声道,“别出声,是我,别出声。”

席间黎叔跟山羊胡搭话,老头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梓杨从说话内容里大抵晓得,这处所本来是个古庙,祖上不知何年何月就有,但是因为阵势偏僻,以是天长日久逐步败落下来,文革期间红卫兵来抄家破四旧,成果发明这庙陈旧的已经不需求人再破了,只得败兴而来,悻悻而归。

梓杨叹口气,心想无知真是幸运啊,想了一会儿苦衷,不知过了多久,竟然也昏睡畴昔。

梓杨听了大开眼界,点点头道,“那练到这类在空簸箕上行走如飞的境地,需求多少年的火候?”

约莫过了半支烟的工夫,老者变拳为掌,双手如封似闭,抱怀若虚,在那簸箕沿上缓缓走了起来。

老王脸上一红道,“我师父固然说我天赋异禀,但是只合适练娘家工夫,你让我劈砖断瓦行,练轻功,打死也练不上去,再说我这一百八十多斤,别说簸箕了,你给我一块铁板我都能踩瘪了——我看你那发小技艺就不错,只不过要做到像你说的那胡子老头的境地,恐怕差的远。”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