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苦(上)[第2页/共2页]
春夏之交的辰光,流民们尚能够草根、树皮充饥。入夏以后,草根树皮皆无,为了保持一线朝气,流民们只能以石子磨面或者挖观音土充饥,好歹死也当个饱死鬼。也有将树皮、麦糠、麦秆、谷草等等和着骡马等骨碾细来吃的。
幸亏进了立冬,地里总算多多极少还救下了些许经旱的包谷或荞麦。
他记得是畴前年开端的,老天爷快速说变脸就变脸。
阖家长幼不断念,又周旋了几日,见动静无误,没有体例,只能携老扶幼原路返回,可还未进城,就在城外看到了两处“万人坑”。再无路可走,便只能孤注一掷,往传闻能有活路的南地儿逃命了。
成群结队的流民们只能如流萤扑火般不顾统统的往南逃命,在天灾天灾中苦苦求生。
可为了争水灌溉地步,乡间村庄另有宗族之间,你多我少协商不成,不免三天两端就要械斗,到厥后乃至于还能扯进匪贼来,死人就是常有的事体了。
丫头清楚的记得,阖家当时本来是欲往都城探亲的。
老百姓们自古以来都以为蝗虫乃上天降灾,不是人力所能对抗的。处所上的大官小吏倒是晓得领着百姓浪费巨资兴建蝗庙拜蝗神,对蝗虫本身却束手无措,只能听其天然。
到了这辰光,就开端有流民们铤而走险,自发集结,倒是还未曾应战社会次序,只是开端入城进镇的吃大户。
当然,那会子也不过传闻罢了。
只说是吃“大户”,可实际上哪还管甚的大户小户的,流民们见东西就吃,吃光了就走。
别说地里枯萎的残存庄稼了,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就连牛马羊毛、幡帜等等的物什,都没能逃过一劫,就差吃人了。
庄户人家,一锅水里搅上几粒米,就能兑条命,日子也还能熬。不过到了这辰光,除了那些世家朱门还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躲进深宅大院成一统,别说平常工商百姓人家了,饶是地主大户家的日子也日趋艰巨起来了。
去南地儿能有活路的动静不知不觉已在北地不胫而走,各处的流民就像潮流普通向相对充足的南地儿涌去。
故乡直隶地界,早在仲春便有灾情昂首。
翻过年来,干旱持续,不到夏至,旱极而蝗,水灾又引来了蝗灾。郊野间蝗虫繁殖成灾,遮天蔽日,把人间能吃的统统都残食洁净了。
实际上跟蝗虫过境已经没有两样了。
眼看着时令一天冷似一天,阴沉的仿若随时随地都能够砸下来的天空总算放晴,大水以人眼可见的速率开端后退,可不待大水退尽,或许大灾过后必有大疫就是颠扑不破的事理,瘟疫公然马不断蹄地囊括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