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救与不救[第1页/共2页]
少歇,雄师入城,众将列坐堂下,现在,作战堂上的并非是吕蒙,他只是坐在了左下首。
“大将军且慢。”一旁带着儒冠的中年文士当即伸手将其拦下。
涂涛微微点头。
“还未就教县长大名。”太史慈慎重地打量着这位老成有礼的县长道。
吕蒙侧目看了他一眼,正待开口,堂外,清算了仪容的寻阳长带着县尉等官吏迈步入内。
目送一行人走出堂外,众将互换一个眼神。
“喏。”
却听太史慈清了清嗓子,“诸位,智囊将在两今后到达,吾等需率军合围皖县。”
现在淮南与徐州战事胶着,此人倒是被派到了庐江。
“只围不攻吗?但是书院中《三十六计》所讲的围魏救赵?”吕蒙身边,也有一名行军司马,他面色略显稚嫩,但众将却知他身份,乃簿曹处置张子布之子张承。
“战报中,江东之兵号称十万,前锋亦有上万兵马,前锋之将,乃是昔日刘繇麾下亲信大将樊能和笮融,以其兵盛,皖县之兵,不过数千围城数日可下,大将军此前,为何命令居巢之兵不能轻举妄动?”
“倘若吾乃江东统帅,必绕过舒县,先设伏兵于居巢四周芦苇荡,埋伏吾舒县援兵矣。”
“汝二人领所部兵马,星夜行军,换上城中袁军甲胄兵器,先取潜山、皖水关卡,逢山开路,渡水搭桥。”
后者随即起家,将一张帛纸呈到寻阳长面前,“还请足下留盖大印,张榜安民。”
“彭虎、彭式听令。”
“现在军情告急,主簿如有要事,可稍后再议。”刘勋微微皱眉,他被加封为大将军,面前此人未曾谋得一官半职,还被袁术发配到他身边,便是因为他在袁术称帝之前,多家劝止,惹袁术不喜。
“喏。”四十不足的寻阳长涓滴不敢怠慢,当即命身后小吏取出县长大印加盖后,谨慎翼翼地递回给司马。
阎象微微一笑,“如此,江东攻皖县,吾军必救,倘若,其不攻皖县呢?”
刘勋在堂中踱步几个来回,终究点头,“好。”
“下臣服从。”涂涛抬手一辑,身侧的浩繁小吏也随他再次见礼一拜。
“述职?”涂涛身后的一种小吏互换一个眼神,眼中尽是惶恐。
“末将在。”吕蒙,面貌仍然稚嫩,固然他用心蓄须。
“传令,当即点齐兵马,随吾南下,解皖县之围。”
刘勋双眉微皱,“主簿莫要危言耸听,江东之兵,渡江而来,发兵动众,与吾淮南之地作战,连夜进军,必是人困马乏,且不晓天时,亦未曾施恩于百姓,天时天时人和,皆在吾军,此战,焉能不堪?”
“喏。”二人接过将令,主动退到一侧。
青年文士微微一笑,“琅琊诸葛瑾,县长大人可称吾之表字子瑜。”
诸葛瑾当即踏前一步,抬手带路,“县长大人,请。”
“涂县长,吴侯有令,凡是此番交战途中,插手吾军文士,皆需前去秣陵述职。”
“喏。”
“末将在。”两人几近同时起家,来到堂中。
“子瑜先请。”
刘勋深思,“吾庐江多县临江,与江东豫章、丹阳二郡毗邻,防地偌长,如果本将军不以皖县、居巢、舒县互为犄角,如何能守?”
“樊能、笮融听令。”
言罢,他收敛了笑容,站起家来,自有侍卫递上军令。
涂涛会心,三百石,也就是说,县长、县丞、县尉,都需的前去秣陵。
“那县内公事,交由何人?”涂涛忍不住问道。
“贺齐、于麋听令。”
“如二人沿江进军,吾军后盾,将由海军运输,渡口登岸,尔等卖力策应,共同救兵,阻断居巢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