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五章 最后一题:策论[第1页/共2页]
“第五题,江东新规三策何用?”
朱然一手摸着下巴,“海军行船,在南海竟如此之快,这一题,该当是讲求吾等行军之能。”
很多人叹了口气,将笔停下,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进学不过数月,所识字未几,能书之字也未几,便是了解宣读之意,亦没法表述。
跟着世人一一上前,很快便选出三十二人。
“凡江东众军,每月需听军中司马讲课两次,有违者,军法处置。”
“主公早有明令,此乃初度春闱,军中将校不能书策论,亦是人之常情,当谅解则个。”
这般明目张胆吗?荆襄细作固然未几,但此地并不乏荆襄出身的士人兵卒。江东欲取荆州之心,该不会当真路人皆知了吧,竟然此番武试,便作为最后一题策论。
真正想得头名的几人现在却堕入了深思。
太史慈位于台上,俄然看了一眼张承,“去,将郡学的茂才们全数带出来,为场中不能书之士写之。”
朱然考虑再三,前面写的一段话,几近和马忠普通无二,最后他想了想,再添上几句:“荆州当于曹袁之战分出胜负之前攻取,不然,必成尾大之祸。”
“其一,于渡口登船,走海路,沿陆路而行,虽有颠婆却极其安稳,需两月之久。”
次日发榜。
“武试第三科·刀马石,第一关,头名者纪水,马忠次之,樊艾朱然再次之。”
该如何落笔?方能让主考面前一亮?
纪水略微考虑,提笔写道:“今公子刘琦,尚在吾军之手,纵观荆襄文武,刘表入驻以来,得民气而掌兵,若刘表在,则荆州刘氏存矣,若刘表亡故,次子刘琮继位,其母舅蔡瑁已故,缺一臂助,其下不免阳奉阴违,荆襄又有孙刘环顾,吾军可顺势长驱直入……”
太史慈当真地看了他一眼,在吴敦忐忑不安的心机下,微微点头。
很快,场中世人接踵提笔勾选。
“第六题,军情告急,若给汝一营千人马步军,赶往南海郡,择何道?”
“其二,于丹阳走陆路,从豫章南下,走河谷山道,强行军一月可至。”
台上几将微微皱眉,以他们的目光看来,台下这四员武将,当为此届武试前三之选,未曾想,他们看重的朱然力量却不如此三人。
在书吏默念之时,场中早已得知此中详细的几人沉默听着,画圈勾选答案。
“新规三策?”在书吏读完以后,樊艾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前些日公布的谕令。
“开端。”
马忠考虑再三,想到昔日他亦曾扣问过毛玠的一番话,提笔写道:“刘表若在,吾军强取荆州损兵折将,予孙刘可趁之机,刘表若亡,当假借刘琦之名,适应民意而得荆州。”
宣读考题的书吏环顾一眼场中世人,“其一,利于行走……”
“本日之战,为此次武试第三科·刀马石,第一关,便是测试尔等力量,为将者,岂无上阵斗将之勇,岂无斩将夺旗之力,汝等面前,有五十斤,一百斤,二百斤,三百斤,汝等可一一举起,撑三秒即过,成绩最差者,淘汰。”太史慈环顾一眼台下一众考生,“第一关,取三十二人。”
很快,第六题过后,便是笔试,书吏只卖力念题目,至于答题,则需求场中的都伯、军侯们自行作答。
台上,卖力最后一关的吴敦忍不住看了一眼太史慈,一脸为莫非:“子义将军,这最后一关,是否让底下的人留意,让这四人分开……”
“凡江东众军,每千人营必设两名医者,每岁军中每人须得脱光查抄一次。”
夕照之前,另有一个时候,最后一题,肆意阐扬,他们倒也不急,只是,题上独一“荆州”二字,的确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