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吴策》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两百七十章 八岁让梨的主[第1页/共2页]

两人持续会商方山书院的兴建,以及三位山长的本性。

“晚些时候,吴侯可命人送来醒酒汤。”

“有劳文举先生了。”膳了,刘奇将孔融送至府门外,目送他登上马车,两人目光跟着帘子放下而各自收回,刘奇一手抚须,心中倒是笑开了花。

两人步入吴侯府高楼之上,两人侍从,都留于园内,只能远远地看着二人,却不能上前。

留下堂中一众文武和他的侍从,“汝吾不谈家国大事,只谈汝这江东文兴之事,可否?”

当然,在天下儒士面前,在那些趋炎附势,背叛诸侯帐下的士族面前,他可称汉臣。

刘奇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园内不时打量一眼此地的孔融侍从,公然,他固然作为天使出使江东,身侧还是有曹操派来监督的细作。

实则,他劈面前此人,实在有些摸不透。

孔融摆了摆手,跟着刘奇走向后宅。

“大多俱是豪门罢。”孔融紧盯着刘奇的双眼笑道。

刘奇微微一笑,“现在吾江东辖下四州之地,州学唯有城外方山书院,此番已有三位山长,各郡学设一教谕,招募本地贤能之士为传授,或以在任官员休沐时授之,县学则由典学处置代管。”

“哈哈……文举先生一猜便中。”刘奇笑着对付,目光一扫桌面,上面鲜明写着:“天子困于许昌,若汝得荆襄之地,当如何?”

刘奇有些难堪,“若无天子明诏,奇率军攻打许昌,当为背叛之举,昔日董卓之祸便在面前,吾焉敢冒昧。”

孔融笑着咽下一片卤牛肉,一手抚须笑道,“吾来时不过瞥了一眼,见那榜上驰名者,大多都是吴郡人士,敢问吴侯,荆襄士子、淮南士子,是否不如吴中士子?”

然其却不知兵事,若非他之陈腐,当年坐拥北海一郡之地,麾下有太史慈这等良将,当可剿灭黄巾,北上冀州或西进中原,南下徐州,俱有大展雄图之机。

刘奇微微点头,“非也,荆襄、淮南之富,远胜昔日之江东,吴郡治下,只因先于诸郡县修建县学,这些豪门学子,得已提早退学罢了。”

刘奇抬手一辑,“长绪、子羽二位先生尚在淮南,子义司马前些光阴还在此地,现在亦是受命赶往江夏。”

说着,孔融笑着看了一眼刘奇,“当然,为吴中之治,当不成授其要职。”

孔融一手抚须,“此事易尔,前朝与本朝俱有捐募赋税加爵授官之例,吴侯何不命那些学问不敷的士族朱门,达官权贵之子,纷繁效之?”

刘奇心中狂喜,如何叫师出知名,现在有了天子的衣带诏,他便随时随地举起匡扶汉室的大旗,北伐中原。

他于诗词歌赋,儒道典范之上,成就在北地,仅次于郑玄。

“听闻今科江东春闱大考,有孝廉一百四十人,按汉例,当分派各郡为官,江东可有如此多的空缺?”

孔融叹了口气,嘴上持续和刘奇扳谈着黄承彦,指尖一顿,刘奇鲜明看清桌面上留下来的几个字,“吾此来,携有衣带诏。”

他的平生,颠沛流浪说不上,起码,前半生还是靠着孔子二十世孙的名头,天下儒者,都得尊称他平生儒道大师。

他耐着性子,持续写着,“衣带诏那边?”

“请”

他昂首望着阁楼的屋檐,“此次春闱大考以后,或许吾江东士族后辈与官吏后辈有所牢骚,文举先生觉得,此事当如何?”

“吴侯谨慎,天子身为汝之族兄,却不能于许昌受难太久,汝得荆襄以后,曹袁之克服负已分,当可趁曹袁未曾率军回师许昌之际,出兵袭之,吾等里应外合,当可迎回天子。”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