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在明末当反贼》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9章 南下[第1页/共2页]

“只保存一支旗军,大抵上百人,且恐吓耕户还行,兵戈就是一群怂货。”

他还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亦思马因曾经入犯过大同,并在夏米庄四周设伏,顺利伏击了许宁的兵马,杀得许宁大败。

在他的带路下,又有姜瓖的熟门熟路,这支五百人的兵马,顺顺利利的穿过大同大要上的周到封闭,当晚就到达了夏米庄外。

杨承业趴在坑道里,悄悄地察看着,内心在想,迟早有一天,这些兵都是我的。

他们踏着有节拍的法度,手里擎着各色旗号,迎着初升的朝阳。

汗青上在松锦大战的时候,踏了皇太极的营寨。皇太极对这小我记恨,厥后逮到了曹变蛟,二话不说就把他殛毙。

此时,辎重步队已经在他们眼皮底下分开。

渐渐的,天亮了。

由此看来,伏击地点不必然要地形上风,也可以是掩蔽疆场,打仇敌一个措手不及。

本来是近似于晁盖一样的人物。

他则带领王辅臣、姜瓖,带着精兵五百,分开镇羌堡,沿着御河南下,躲藏在御河东岸的荒山上。

第二日的凌晨,天刚蒙蒙亮,从西边传来的连绵的鼓乐声,把世人惊醒。

嘿嘿,明天能吃顿好的!

姜瓖几近没有踌躇的说出这个地名。

看得出来,曹文诏对于辎重看得很重,恐怕被杨承业偷袭焚毁。

各色旗号的最后,是两杆大旗。

接着,马蹄声纷至沓来。

目标是,察看曹文诏的军队范围,做出呼应的对策。

有人进步,有人止步,也有人步行,都四周张望。

遵循之前定下的端方,杨承业留田见嶷、舒家兄弟和崔明忠镇守镇羌堡,在正面抵抗大同军的攻城。

哗啦啦的河水声,伴着哒哒的马蹄声,踩在黄地盘上,让人四周的氛围为之一紧。

乃至于许宁入夏米庄时,被人在屋顶上扔石头。

跟着塘骑的放开,沿着御河已经鹄立着很多的塘骑,他们背挺得直直的,手握着旗矛,警戒地了望远方。

不愧是明末悍将,收起了轻敌的心机,摆出的步地倒也惊人!

“哦?”杨承业见状问道,“那边有甚么特别之处吗?”

夏米庄,刚好卡在怀仁县和大同府的正中间,人丁相对麋集。

大同左营,是大同军中最精锐的马队,一人四马,甲胄精美。

杨承业大略的数了一下人数,得出一个结论:“曹文诏这回是动真格了。”

大同左营能够骑马行进,是因为他们有专门的行军马,驮载物质的驮马,以及作战用的战马。

但没人能想到他们的仇敌,实在就躲藏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河道对岸的荒山上。

大家屏气凝神,弯着腰,静悄悄地靠近大粮仓。

我们常听到的“戚家军”、“关宁军”都是俗称,正式的称呼都是某某摆布中后营。

“军队数量如何?”杨承业又问道。

这是个伤害的职业。

明朝,对武将办理的比较严格,不答应随便给麾下军队起名字。

上面的人,一人一句的小声通报着杨承业的号令。

一支练习有素的军队,最大的特性就是规律性,五百人的步队没有收回大的声响,唯有轻微的脚步声。

这也是一名明末悍将。

“这可真是个好去处。”

最后是步军和辎重。

独一的缺点,数量未几。

跟着夜里到来,辛苦劳作一天的耕户和农夫都安息,夜幕下,唯有鸡犬之声相闻。

杨承业带着步队绕开人丁相对麋集的村庄,借着夜色的保护,悄悄靠近夏米庄。

“那边的庄主姓米,在本地很驰名声,庄中粮食财物极多。”姜瓖先容道,“庄主又和大同将领们干系密切,打了他,就会立即轰动火线的曹文诏。”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