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要岁赏[第2页/共2页]
“我不能两线开战,也不能让杨嗣昌舒畅。”杨承业笑道,“派人给京师送信,把杨嗣昌的媾和公布于众。”
当下,薛尔敬便把杨嗣昌和焦源溥的态度,细心的说了一遍。
“来由说出来听一听。”
镇羌堡和得胜堡都是大同的咽喉,一日不在明军手中,他们一日就有如鲠在喉的危急感。
朝廷每年的军费开支奇高,收的税又奇少,连关宁军都有断饷银的日子,哪能喂饱关外喂不熟的狼崽子。
“快让他出去。”杨承业面前一亮。
杨承业没回归化城,就是在等要求抚赏的成果。对他来讲,不管成果胜利或失利,反正都无益。
杨嗣昌点头道,“不成。他明天不入犯,不代表白天不入犯,让他食髓知味,结果不堪假想。”说着,脑中俄然想起了胡受惠和曹文诏的了局,开口说道:“有前车之鉴,你我需谨慎。”
侯世禄在榆林和榆林庄的家眷,都已经被接走。固然不晓得他们的去处,但估计是被接出塞外。
“部堂!”焦源溥大胆说道,“下官有分歧的定见!”
“说的好,说的好!”杨承业连声夸奖。
说着,看向窗外:“薛尔敬,还没返来?”
“你说,我听着。”
“当初杨贼和胡受惠商定,只要胡受惠给赋税,在他任期内,就不入犯大同,杨贼做到了。”
“部堂,大同已经经不起折腾。饥民以马粪为食,惨不忍睹。如果长此以往,他们很能够北逃,潜入塞外。”
百姓是税收的底子。
“啥玩意?”杨嗣昌怒道,“杨贼竟敢向朝廷索要岁赏?”
“说啥!”杨嗣昌问,“一次说清楚,天塌不下来!”
“不成!”聪明如杨嗣昌,晓得此中短长,“事情一旦被戳穿,你我死无葬身之地。”
王辅臣捏着酒盅,对杨承业笑道:“魏孝迁以后,又一个军官队的军官,就这么魂断大同。”
“呵呵!”杨承业盘腿大笑,“他们想的挺美,你感觉,我应不该该退出来呢?”
为了这个,和明军再发作抵触,倒霉于来岁和鞑子作战。
“吃两块饼再喝汤。”杨承业一边卷饼,一边道:“免得一肚子鱼汤,没管一两个时候又饿了。”
“他们想,让大帅主动退出得胜堡和镇羌堡!”薛尔敬道,“确保相互都能放心。”
赵良栋大手大脚出去,抱拳禀报:“大帅,薛大哥已经从大同返来了。”
“那是他去了宁夏。”
杨承业不置可否,又看向赵良栋。
“没用饭吧。”杨承业笑道,“本身拿一副碗筷,跟我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