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杨嗣昌[第2页/共2页]
此事,厥后被马士英告密。
“当然是等杨部堂。”高起潜笑道。
朱由检的设法,和杨嗣昌不谋而合。
“哼!”朱由检冷哼一声,“又一个沈棨!”
“陛下所见极是,臣会更加谨慎。”杨嗣昌看出来了,天子这回是真急眼了,不管办不办获得,都得给出一个非常必定的答复。
幸亏朱由检不筹算计算,只道:“宣大总督张宗衡、大同巡抚胡受惠,大同总兵曹文诏,宣府总兵张全昌,山西总兵睦自强,都难当大任,全数撤职。交有司鞠问,而后科罪!”
那么宣府和大同的总兵,被他保下来,就是留了份情面。
“虏兵入犯宣大,刚走不久,又冒出个虏兵,据洪承畴所奏,此人幼年,竟能收编插汉部和顺义王部众,失实匪夷所思,若不是洪承畴亲笔所书,朕只当是坊间传闻。”
说着,他不由皱眉:“也不晓得如何传的,祖大弼明显在河南好好的,却愣是被他的家人说成是在宁夏遭了虏兵的毒手,还一起上哭哭啼啼的返来,害得祖家人虚惊一场。”
“这么焦急?”
走出文华门后,杨嗣昌才问道:“高公,几时回辽东?”
听了这个答复,高起潜才放了心:“如此便好,咱家归去,也好对祖大寿有个交代。”
天子星夜召他入京,又当他的面大谈宣大的事,杨嗣昌猜到天子成心让他出任宣大总督。
只要安宁了北疆和辽东,朝廷才有精力安定贼乱,大明,才气江山永固。
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我杨嗣昌义不容辞!
“起来吧。”
杨嗣昌在内心想着:要想最快获得天子信赖,让本身的兵部右侍郎变成尚书,就得尽快招安北虏。
他俩有一个共同点,都会写奏疏。
朱由检揉了揉太阳穴,有些怠倦,话里也带着几分倦怠,“朕筹算让你前去宣大,一是代替张宗衡,二是替朕搞清楚大同的事,三是招安之事。”
刚好赶上了高起潜。
“微臣,代曹文诏、张全昌伸谢天恩。”杨嗣昌叩了一个头。
“高公请放宽解,天子没有要措置祖大弼、祖宽的意义,在我面前提都没提。”
为了博一个刚正不阿、知天晓地的隽誉,言官科臣甚么话都敢往上面写,甚么事都敢誊抄流出。
朱由检也是这份心机,就坡下驴:“就依卿之言,不将他们下诏狱问罪。调曹文诏、张全昌到河南帮手剿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