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164章 命常风为钦差副使,随刘大夏治河[第1页/共3页]

乡试榜名曰桂榜,会试榜名曰杏榜,殿试榜名曰金榜。

「幸亏拔贡得中三十三名,殿试又连登状元。」

王守仁回了府。

「朕要择一良臣担负钦差正使,前去山东治河。诸卿可有人选?」

如果感觉可取,便在卷子旁画一个圆圈。最后以圆圈的数量肯定拔贡名单。

常风从榜头一向看到了榜尾,整整看了三遍。那里有他的名字?

本日早朝出尽风头的李东阳第一个出班奏道:「臣保举一人。」

弘治帝微微一笑:「刘大夏是你的同门师兄弟吧?」

杏榜终究发表。本科会试,共拔贡二百九十八人。

俄然间,一小我不谨慎撞了常风一下。

那人赶紧道:「年兄,失礼了。」

弘治帝微微点头:「嗯。说的好。刘大夏的才气朕是清楚的。当初老内相怀恩病危,垂死之际向朕保举了三小我。王恕、马文升、刘大夏。」

在放杏榜之前,礼部停止了一系列庞大的典礼。

武官班中的常风心头一动。

马文升捋了捋髯毛:「常镇抚使说的有事理。北司掌柜以副钦差的身份参与治河,能够震慑那些觊觎治河银的赃官贪吏。」

王守仁亦是一脸风轻云淡:「门生才疏学浅,需再接再厉。」

弘治六年,仲春十五,贡院。

王守仁仿佛对杏榜落款、金榜连登信心满满。

而殿试是不淘汰人的。统统贡士都能成为进士。只是名次有凹凸。

王华怕儿子想不开,开导他:「此次不中,下次尽力就能中了。」

大明会试阅卷,不是单人阅一卷。为公允起见,考官们会合体传阅每一名考生所作的三份卷子。

实在,杏榜提名,远比金榜落款首要的多。

嘴上虽如许说,常风的内心还是有一丝难过。

「如此至公忘我,朕定要升赏。拟旨,升李东阳为礼部右侍郎,仍兼任侍讲学士。」

「臣能做的,是包管朝廷拔发的每一两治河银,都切实在合用在堤坝上!」

天顺五年,李东阳跟刘大夏同在教员黎淳门下读书。那可不是强攀干系的座师师兄弟,而是实打实的不异授业恩师。

会试中榜者,会被「拔贡」,成为贡士插手殿试。

「父亲放心,我很看得开。人这平生,哪能事事一帆风顺?人生之不快意十有八九。」

这日早朝。弘治帝夸奖李东阳:「李东阳这个会试主考失职尽责。给朕提拔了近三百名合格的贡士。」

常风拱手:「李大人,王小兄弟。我先回锦衣卫当差了。再见。」

常风拱手:「禀皇上,臣才疏学浅,杏榜不第乃料想当中。臣处之安然。」

一众新科进士对天子提出的题目对答如流,尽显才学。

说是出人料想,又并不出人料想。会试是全部大明最顶尖的读书人之间的比拼。

李东阳走了过来,看到了常风和王守仁。

弘治帝点头:「好,朕命常风为钦差副使,协同刘大夏办差!」

天子宠臣和北直隶学政公子的名落孙山,恰好申明本科会试在李东阳的主持下格外公允。

间隔入阁就只差一步了!

「常风,记着你刚才说的话。你要包管每一两治河银都用在实处!」

王守仁惊奇:「常大人,是你?嘿,六个锅盔你记了整整八年啊!等琼林宴上,我敬你六杯酒,权当还你六个锅盔了!」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