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清点禁军[第1页/共2页]
联络到前面杨廷和嘉奖王守仁的那些话,意义就很清楚了。
他当然有才调,有本领,但是这仅仅限于官僚个人,说穿了,杨廷和就是当世最顶级的官僚,走的是标准的清贵文臣线路。
公然,杨廷和说完,有人就心领神会,毛澄立即站出来,“启奏陛下,王守仁之父王华乃是我朝硕德元老,他如本年近八十,体弱多病。王守仁一心奉侍老父,如果现在让他北上,恐怕忠孝不能双全,老臣觉得是否去一封手札,问问王守仁,愿不肯意进京?”
王岳的确有长久的游移,没想到朱厚熜会这么等闲放弃本来的打算
“如果陛下能召王守仁入京,委以重担,受之以兵权,必定是第二个于少保,实在是朝廷之福,天下之福!”
以往感觉毛澄另有些文臣风骨,士大夫的风格。
但是听到他以于谦比较王阳明,王岳立即警悟!
要晓得哪怕在过继给孝宗的题目是,朝臣都不是那么铁板一块。
总结起来,王阳明比文官另有学问,比武将还能兵戈。
王岳翻了翻眼皮,想甚么呢?
无他!
“小繁华!没看出来,你还挺会拍马屁的!”朱厚熜斜了他一眼,冷哼道:“我能够降旨,但是你要先把兵部尚书拿下!”
以王阳明的名誉才气,再给他兵权,到时候他登高一呼,直接废立天子,就问你怕不怕?
我杨廷和是两朝首辅,权势滔天,可王阳明比我可骇多了。
没错!
少年神童,中进士,入翰林院,坐冷板凳,成了太子讲师,等太子继位,他入阁拜相,一起高升,成为两朝首辅。
“野有遗贤,宰相之过。王守仁可否入京,容后再议!”
就在大师惊奇的时候,杨廷和又道:“陛下,王守仁推陈出新,高兴学一脉。乃是当世学宗。门下弟子浩繁,两京一十三省,无人不敬慕阳明风采。他又精通军务,以数千弱旅,击溃宁王兵变,可谓大明柱石。总而言之,王守仁有才调,有本领,非论文武韬略,皆远胜臣等万倍。”
杨廷和仿佛也感遭到了世人的期盼,他缓缓开口,“陛下,王守仁,号阳明,当年他上书弹劾阉竖刘瑾,遭到廷杖四十,被贬龙场。老臣是亲目睹证,其人忠心骨气,盖世无双。更兼才调过人,文武韬略,当世第一……”
王阳明的能力就是这么大!
正儿八经的才气!
朱厚熜忍不住吸口气,暴露思考的神情,好久以后,他才又问道:“那你说把王守仁安设在哪个位置上?”
他集心学之大成,开坛讲学,是公认的鸿儒大师。弟子无数,很多人已经入朝为官,萍踪遍及两京一十三省。
您老是脑筋坏了,还是如何滴?
这个王守仁,还真是值得等候。
要都听你的,那还是王阳了然吗?
论起来他是弘治年间的进士,资格远不如朝中诸公,但是此人的可骇,毫不是资格,而是才气!
听到毛澄的话,在中间的王岳的确气得差点笑出来。
绝对的捧杀!
杨廷和低垂着眼皮,看不出喜怒,首辅气度,一览无余。至于其别人,有人吃惊,有人气愤,有人惶恐……总之,没有人能心平气和。
以是朝中诸公也有个默契,那就是不管如何,也不能给王阳明机遇。
“小繁华,你是不是有点绝望?为甚么朕没有力排众议,把王守仁调入都城?”朱厚熜直接开门见山。
王岳却又另一番观点,“陛下,臣不敢苟同。当然王阳明一定一心折从陛下,可他更不会受杨廷和摆布。只要王阳明进京,全部朝局就会窜改,总比当下直面一大堆重臣元老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