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四郎登基[第3页/共3页]
“那你们还舍得逼祖父?”二郎问。
大郎搂着他的脖子,“变聪明了啊。”
“不是大侄子的事吧?”四郎走远,二郎才慢悠悠问。
刘彻神采不好了,瞪一眼三郎,你哪来这么多话?
“那,那如何办?”二郎慌了,“我们之前出海只是去东南本地,来回就用一年,照四郎如许说,我总感受得三年。”
太子愣住了,宣室内的宫女和宦者也呆了,回过神纷繁看向刘彻,无声地问,你晓得那是甚么吗?
刘彻不知内幕,以为三郎担忧本身,每天展开眼总能看到三郎,别提刘彻多打动。一个月后,刘彻病愈,感觉宫里太闷想搬去甘泉宫,但是他刚返来,又感觉应当过些天再搬。三郎就劝刘彻该当保重身材如此,刘彻就把政事推给太子,移到甘泉宫,还令二郎和三郎随驾。
三郎噎了一下,“四郎个混小子,我改天必然得揍他一顿。”
闲得无聊的刘彻倒是想趁便给大郎选一个贤妻,大郎怕碰到个像史瑶或他上辈子的母亲那样的,说甚么都不要王妃。大郎不肯意,刘彻也不好勉强,直到两年后太子即位为帝,刘彻和皇后以及他的几位夫人搬去甘泉宫,大郎也没娶妻。
“用得着动武吗?”二郎道,“祖父的虎符还在父亲手里,动的起来吗?”
刘彻难堪了,“这一天一天的过得真快。”
刘彻在位时设立太学,凿空西域,北击匈奴,斥地西南夷,还公布太初历等等,政绩赫赫,刘据自知再活一世也没法和他父皇比,安安稳稳做十年守成之君,刘据就把皇位传给四郎。
二郎:“不会吧?”
“还一次薅掉好几根。”四郎说着打个寒噤。
“那是对于通缉犯。”四郎道。
“对哦。”太子反应过来,“虎符是有两半。”
大郎:“我只是想提示祖父,他春秋不小了,没有要逼他。”
“我又不傻。”二郎往四周看了看,令侍从先走,小声问,“你们想逼祖父退位?”
四郎:“孩儿不累。孩儿还没见过大侄子呢。孩儿去大兄府上看看大侄子。”
四郎:“假定父皇和母后让三叔父和四叔父返来,他们持续逛呢?大汉很大,每个郡逗留五天,算上赶路,旅游一遍起码得两年。”
太子:“你现在给孤薅掉吧。免得父皇见到孤就往孤头上瞅。”
“那孤该如何做?”太子道。
大郎想了想,摸索着说:“要不我们把父皇和母亲的画传给各地郡守?”
“为父皇分忧, 是儿臣应当做的。”太子道。
“如何提示?”二郎问,“你俩过分度,父亲也不会放过你们。”
二郎无所谓,三郎巴不得每天盯着刘彻,免得刘彻身边的小人在刘彻面前说些不该说的话,惹得刘彻胡思乱想。
“还是妾身和殿下说的那几根。”史瑶道,“妾身要薅掉,殿下说薅掉会越长越多,妾身就没动。”
“那你还跟来?”三郎笑着问。
太子即位那一年恰好四十岁,不是巧,而是刘彻想到“四十不惑”,决定在征和三年年底退下来,免得史官记及时写到刘据当四十年太子。
太子:“没有的事,别听大郎胡说。”随即把刘彻打量他很久的事说给史瑶听,然后才说,“父皇不过是一时感慨。对了,孤的白头发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