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刘彻发火[第3页/共3页]
刘彻呼吸一窒,拿起木板就要砸他。
大郎下认识后退,忙不迭道:“君无戏言啊,祖父,你说不怪孙儿,不能说话不算话。”
三郎提示道:“祖父, 大兄有话和祖父说。”
太子苦笑,很想说,你比我还惯他们,“儿臣认识到了,儿臣今后必然不会再惯着他们。”
“大郎,不得无礼!”太子怒喝。
“笔迹一模一样,祖父如何解释?”大郎反问。
“祖父,不可吗?”大郎道,“孙儿传闻大宛国离我们甚远,为了几匹马,固然是汗血宝马,孙儿也以为没需求大动兵戈。”才怪,这话是三郎说的,“孙儿听母亲说,西域小国很喜好我们的丝绸,丝绸运到西域能卖上高价。大汉妇女又擅养蚕纺织,这条路翻开,孙儿感觉一个妇女就能赡养一家人。”
刘彻想说,那就放在这里。话到嘴边转个弯,“朕也用不着,快点拿归去。太子,别帮他们拿。”随即转向宣室内的宫女和宦者,“你们也不准帮手。”
大郎眨了眨眼,不敢置信地问:“祖父是在谈笑吗?”
“人间另有你们不敢的?”刘彻说着,看向太子,见他不敢置信,莫名感觉内心舒坦,不晓得大郎和三郎如此聪明的不止他一个,“二郎有没有甚么想说的?”
“他们这么大了,你现在管也晚了。”刘彻道,“四郎那孩子,可不能这么惯着了。”
“你俩先别闹,大郎持续说。”刘彻道,“说得好,吾发明你让二郎和三郎帮你抄《论语》,也不怪你。”
刘彻非常惊奇,下认识看向太子,太子一脸如有所思。刘彻误以为太子在思虑此法可不成行。实在太子是在想,大郎说的这些是不是史瑶奉告大郎的。
二郎张了张嘴,怯怯地说:“要不,孩儿再,再想想。”
三郎对二郎说,“我也想不出。”
“等等, 为何我不晓得?”太子忙问。
刘彻嗤一声,必定道:“据吾所知,你这些日子除了上课,你还帮着搬到东边住,可没空抄《论语》,难不成你夜里抄的?这就更不成能了。”没容大郎开口,又说,“是不是让三郎学你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