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刘彻发火[第1页/共3页]
“孩儿没筹算做甚么。”大郎看一眼太子,就翻开书,“祖父,查吧。”
“祖父既然以为孙儿胡说,那孙儿就不说了。”大郎道。
大郎扭头瞪着他,“信不信我揍你?”
“是的。”大郎笑道,“孩儿誊写的,二郎帮孩儿雕镂的,然后孩儿拿纸印,最后装订成册。祖父不准三郎和二郎帮孩儿抄《论语》,这个不算抄吧?”
木板放到案几上,太子伸手拿一块,乍一看没看懂,再一看,皱眉道:“这上面写的是,写反的《论语》?”
刘彻不欢畅了,“大郎,朕不准二郎往外说,不是只瞒你父亲一人。据儿,可不能听你儿子胡说八道。”
“吾没安抚你。”刘彻笑道,“二郎真的很短长。你让大郎做折叠椅,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
“把《论语》拿过来再说。”刘彻道。
“能够。”太子见他如许,也不由自主地笑了,“东市、西市恐怕很难找到闲置的铺子,我令人在城外给你盖一处院子,你就在那边做木器。”说完看向刘彻。
“大郎,不得无礼!”太子怒喝。
三郎正想劝刘彻,眼角余光重视到太子神采庞大,扯扯太子的衣袖,“父亲,此事只要大兄、阿兄和孩儿晓得,母亲也不知。”
“听你和大郎如许说,如果我分歧意,岂不成了昏君?”刘彻问道。
太子苦笑,很想说,你比我还惯他们,“儿臣认识到了,儿臣今后必然不会再惯着他们。”
三郎对二郎说,“我也想不出。”
啪嗒!
刘彻微微点头。二郎见状,站起来道,“感谢祖父,感谢父亲。”话音一落,前去长乐宫的小黄门返来了。
大郎神采骤变,史瑶讲减免赋税时,太子不在,大郎和三郎筹算找机遇奉告太子。千万没想到刘彻不走平常路,在四郎百日宴当天议政,三郎还被刘彻揪出……三郎还顺手把他推出来,大郎不得不硬着头皮上。但是,说得越多,太子会越活力,瞒着他那么多事。
大郎:“孙儿没让他俩帮孙儿抄。刚才说到哪儿了?”
打头的小黄门抱着一叠书出去,他身后还跟着十来个小黄门,一半抱着书,一半抱着木板。刘彻胡涂了,指着木板问道:“那是甚么?”
刘彻睨了大郎一眼,没有一本一本查,而是顺手抽,抽了约莫十本,笔迹一模一样,迷惑了,“全都是你抄的?”
刘彻噎了一下,道:“你说实话,朕不怪你。”
大郎:“你说祖父筹算令霍光领兵――”
“孙儿想说的究竟在和二郎有关, 也是二郎提示孙儿。”大郎道。
三郎跟着说:“祖父,大汉不止有丝绸,另有纸,另有油,另有精彩的瓦器。这些东西边疆小都城没有,如果没有将士们护送,只要少数请得起保护的贩子敢去西域,运往西域的丝绸也有限,并不能给百姓带来多少收益。”停顿一下,又说,“将士经常护送贩子去西域,边疆小国也不敢再犯境边塞。”
二郎:“孙儿想招一些木工,做孙儿做过的床,折叠椅,折叠凳,卖给前去西域的贩子。”
太子:“儿臣服膺。”
“你看朕像和你谈笑吗?”刘彻反问。
“你和祖父说用我们的纸换大宛的汗血宝马,反面大宛开战,你忘了?”大郎问道。
“等等, 为何我不晓得?”太子忙问。
刘彻噎住了。
世人楞了一下,反应过来就想笑。一想到书是大郎的,世人忍着笑应一声“诺”。太子感喟道,“儿臣记下了。”
大郎下认识后退,忙不迭道:“君无戏言啊,祖父,你说不怪孙儿,不能说话不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