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的三国我当家》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一五六章 联吴抗曹[第1页/共4页]

“是,主公。那刘墉自有过人之处,任贤用能,地点雒原府只短短数年便政修人和,百业俱兴,富甲一方;富义城池宽广丰富,军士练习有素,粮草堆积如山,可谓固若金汤。若非举倾国之兵,或幸运偷袭,不然可安闲自保。现刘墉孤身游说江东,依周瑜之见,主公该当机立断,捕而杀之,以绝后患。刘墉一死,雒原必然大乱。主公可率江东众军突击雒原,此时曹操远在乌恒,鞭长莫及;刘表碌碌有为,不敷为虑,主公可一军功成。而后,主公能够雒原为底子,佐以江东水军,再征江夏、襄阳,全取荆州之地,与曹操对抗,平分天下。主公,此良机千载难逢,万不成错过啊。”

刘墉天然有来由沉浸在浓浓的高兴当中。他此次江东之行的首要任务便是与孙权结为联盟,但与周瑜的会晤却令贰心灰意冷,不料孙权竟力排众议,同意和他缔盟,并且是没刻薄前提的缔盟,这喜从天降的感受怎不让刘墉心花怒放呢?不过,刘墉也晓得这所谓的互不相犯、相互援助的联盟条约并不太靠谱,这也无所谓,他的目标也只是为今后行动时孙权不从旁掣肘罢了。不过,刘墉也有遗憾,那就是小乔与周瑜的婚姻未果。在他的心中,小乔的幸运远比缔盟更首要。可惜天不遂人啊!算了,还是先回富义再做筹算吧。

周瑜一听顿时豪气贯胸,意气风发,朗声道:“主公志存高远,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恰是横行天下,建功立业之时,非投降之主;主公所属臣下善察多谋,忠贞勇猛,亦非投降之士。江东沃野千里,豪杰乐业,百姓安乐,民殷而国富,此谓********,强富之国也。现在江东有带甲数万,皆虔诚英勇之辈;粮草充盈,堆积如山,又有长江通途相阻,如此敷裕险要之地,岂能拱手让于别人。吾观曹操虽有十倍之力,然其劳师以远,数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厥后患,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舍鞍马而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平水土,多生疾病,三忌也。曹操犯此数忌,虽多必败。主公,若曹操来袭,周瑜鄙人请命,愿得精兵数万,为主公擒之!”

孙权问道:“可刘墉是朝廷亲封的雒原太守,扬威将军、穆乡侯,孤岂能随便扣之于柴桑?”

刘墉不由大吃一惊,灾黎会渡江北去,雒原必是首当其冲,不知虞翻有没有呼应的筹办?本身就是这场变故的始作俑者,刘墉心中痛骂着本身,如何给陈登出了这么个馊主张?这下倒好,本身也被困在柴桑了,这可如何是好?(未完待续。)

孙权摇点头道:“非也。签缔盟约后刘墉既可在江东随便行走,也可回转雒原,孤并无穷制。”

周瑜微一愕,答道:“主公宽仁聪明,长于任使。赋政施役,每事必咨;教养宾旅,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罚必加有罪。臣劣等皆戴德怀德,惟忠与义。”

鲁肃摇点头道:“崇如有所不知。此次山越分歧以往,各地皆同时策动,聚众而出,攻城夺寨,烧杀劫掠,极其残暴。又有各地不平之徒趁机反叛,狼顾鸱跱,更加令人发指。众百姓无不心胆俱裂,惶恐不安,只得扶老携幼,拖家带口,四散而逃。现在柴桑各处已人满为患。传闻,另有大多流民聚在渡口,筹办抢船过江,往北而逃呢。”

周瑜勉强振起精力答道:“是,主公。”

刘墉惊奇道:“子敬兄,出甚么事了么?”

“孤有公瑾,如文王恰逢姜尚,高祖得遇张良。”孙权点头哈哈大笑,又低声道,“公瑾。你献之三策,上策太急,下策太缓,只中策最好。”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