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送亲江东[第2页/共4页]
“丞相,此事如箭在弦上,不成不发,万不成出兵啊!”一人大声疾呼道。大师一看,说话是郭嘉。
郭嘉道:“袁尚、袁熙缺谋少识,不名一文,只是疥癣之痒;襄阳刘备、江东孙权方为丞相心中巨患。假以光阴,与丞相争天下者必此二人。可丞相欲征讨孙、刘二家,却不得不先征辽西。袁氏兄弟虽弱,却孤悬于外,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若不尽早图之,便是纵虎归山,终成大患。何况疥癣虽小,若不竭然措置,亦可变成大病。乌桓蹋顿深得袁绍重恩,与之交厚,若与袁氏兄弟联手,河北便再无宁日。刘墉之意,便是让丞相进退维谷,他好从中取利,丞相不成不察啊。”
郭嘉大惊道:“丞相,为何这般必定?”
郭嘉躬身道:“丞相,此信乃刘墉之计,意在浑水摸鱼,于旁取利。丞相万不成采取。”
荀彧躬身道:“依荀彧之见,丞相不成班师。袁绍运营冀州多年,并无有失。丞相颁令免河北赋税一年,百姓虽感念丞相之德,却仍不忘袁绍昔日之恩,多有扶携前去墓前拜祭之举。此时撤兵,若袁氏兄弟卷土重来,汇集旧部,百姓呼应,冀、幽、青、并四州之地恐得而复失。乌桓远隔荒凉,火食希少,门路崎岖,劳师远征,期年难返,若孙权、刘备趁隙用兵,我军回师不及,许都危矣。我意此事需衡量利弊,方可施为。”
徐庶则道:“此事错在刘表、刘备,我等若前去主动修好,只怕还受刘表猜忌,极其不当。不如再等等看看。”
接着,刘墉又做了他以为极要紧,极首要之事。在城外五十里的尧山上选了一处群山环绕,面对长江之所,修了个陵寝,用以祭奠阵亡的将士和因公捐躯的豪杰。陵寝内多植以苍松翠柏,显得寂静而庄严。
“奉孝的意义是要孤出兵乌桓?”曹操诘问道。
郭嘉不平道:“丞相,此乃刘墉狡计,意欲定令我陷于乌桓,抽身不得。”
“是。”郭嘉拱了拱手,又解释道,“蹋顿自恃与我相隔万里,又有戈壁险阻,只道丞相不会劳师远征,定不作防备。丞相可乘其不备,轻兵简从,猝然攻之,必破乌桓,活捉袁氏兄弟也。”
荀攸不解道:“刘墉运营如此殷勤详确,有何企图?”
好一会儿,曹操抬开端来,笑容可掬道:“你们都没想推测吧,此信竟然是刘墉为孤征讨袁氏的建言献策。”
“哦。”曹操不置可否,又问,“奉孝觉得刘墉是可企图?”
郭嘉猜疑道:“丞相,不知刘墉所献所计?”
郭嘉安闲道:“将军,那孙权羽翼未丰,域中不宁,并不敢轻动。丞相可上表赐其为吴侯,以安其心,则无后患也。刘表好过空谈,谨小慎微,此次……”郭嘉自知献帝出走之事甚是奥妙,不成示之以众,略停顿了一下,又道,“……刘表自知才气不及刘备,必不敢重用之,亦不必担忧……”
“此渠既能通船,工程便极其弘大,需拖延日久,破钞野生、财帛无数,如此劳心吃力,却只为运送雄师粮草辎重,岂不成惜?”荀攸不觉得然隧道。
荀彧皱眉道:“丞相,那刘墉极善刺探军情。臣下早狐疑那遍及各处之专营点便是刘墉汇集谍报之所。”
“诸公,幽州袁尚、袁熙闻袁谭、高干身故,心惊胆战,未战即溃,现在已远遁辽东乌桓,此事该如何措置?”曹操先说了个收场白,成心偶然地看了郭嘉一眼又道:“刘墉呈给孤一封信,言道袁尚、袁熙只赖祖上余荫,不名一文,又无谋少智,难以成事,不敷为。刘墉又道乌桓远隔千山、路途艰苦、盘曲难行,孤军深切难有胜算,劝秘闻不成轻言征讨,而应驻守河北,轻徭薄赋,以安百姓之心。诸公觉得刘墉此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