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疏不间亲[第2页/共3页]
刘墉笑道:“多谢丞相。臣下想要尚书郞卫觊。”
刘墉刚想告别,曹操又道:“兵发河内之事甚是奥妙,你就不要再回刘备府了。这几****便在我府上安息,因为禁伴随打理军中之事。”
再说刘备府上,刘备带着一世人焚香叩首接过朝廷的圣旨。刚送走了颁诏的黄门,张飞便大呼起来,“朝廷下旨让刘墉任洛阳令,统领全军,却以于禁为辅,将大哥和你我闲放一旁不消,圣上这是何意?”
刘备沉默半晌,皱眉道:“不但如此。我觉得此乃曹操‘疏不间亲’之计。此举是想让崇如尽快建功,等职位与我等相称后便可顺势调离,收为己用。”
“多谢皇叔。刘墉先去了,等我谢过曹公再返来向皇叔及两位将军禀报。”
“公达不必担忧。你没见刘墉部下兵将之神勇么?我敢断言,若大师都以划一数量的兵丁相抗,我军中没有一个将军是其敌手。何况河内兵马不过数千,今以数倍之力攻取仍劳而无功,这刘墉便是庸材,丞相也无需求之。”
当晚丑时,眭固正入梦境,俄然内里杀声四起,眭固翻身而起,开门一看,只见四周城门已是火光冲天,呼喊声、惨叫声、奔驰声,兵器交撞声不断于耳,只瞬息间,那杀喊声又近了很多。
刘备又道:“崇如,陛下诏命任你为洛阳令,可率领兵马却非有曹操的印信方成,崇如这便去丞相府伸谢领符吧。我想,曹操或许还另有交代。”
刘墉躬身拜谢道:“多谢皇叔见教。”
“禀将军。洛阳盗贼蜂起,民气惶惑,那刘墉为安百姓之心,展露军威,故先行书记全城,全军自正中午分从东门入城,穿城而过,自西门而出。刘墉言道,雄师虽为朝廷调派,却不占民宅,不与民争利,现在全在城西外三十里地驻扎。”
“卫伯觎?”
眭固回身又对那细作道:“你辛苦些,速回洛阳,有甚么非常,速来报我。”
“嗯。好!”曹操欢畅道,“现在可有让刘墉建功之事否?”
“那雄师整整走到半夜。小的并部属细心检察了,三万人只多很多。”
侍从奉上茶点,曹操先随便闲谈了几句,尽是体贴之意,最后才道:“不瞒崇如,让你领洛阳令,巡查关外乃是曹某的意义。不过这仅是表意,实则是让崇如统兵攻取河内。”
曹操皱眉道:“除玄德一脉,其别人秘闻都可应允。”
曹操非常对劲,笑道:“孤已令卫觊为治书侍御史,出使益州,恰好与你同路。如许吧,由卫觊帮着你打理好洛阳政务再去益州便是。”,想了想又提示道,“祟如安定河内,马上上书,秘闻上表朝廷,旋即将你召回另有任用。”
“仲德所言也是不当。许都、洛阳俱有河内细作,我等只要出兵,对方便可晓得,如何有出其不料之举?”
“诺。”刘墉无可何如,只得拱手道:“遵丞相令。”
刘墉听得心中一惊,刘备怕不会对我有甚么猜忌吧?便道:“皇叔,刘墉可向陛下进言,就说刘墉才疏学浅,尴尬重担,请皇上收回成命。”
“好。令刘墉、于禁统兵两万,攻取河内。”
曹操见刘墉前来拜谢,笑容满面,拉着刘墉的小臂亲热隧道:“崇如,不必拘礼。来来来,我们坐下叙话!”
曹操见刘墉沉默不语,还觉得他有些畏战,便安抚道:“曹某知你此前何尝攻城掠地,上阵厮杀。不过崇如也不必忧愁,孤已为你筹办了三万兵马,是河内眭固的五倍。别的,孤还令于禁为副,帮手于你。于禁智勇双全、能征善战,亦是孤的爱将。你等二人拿下河内并驳诘事。崇如,此次定徐州,取下邳,你智计百出;对秘闻不掘沂、泗之水,广收民气,深合孤意。曹某爱才心切,愿你以此战成建功劳,曹某才好为你请功。不过,河内虽不坚险,若眭固先行探知,亦会早做防备并尽力把守以待袁绍之兵。即便你强攻取下,若兵卒伤亡太大,秘闻也不好为你表功,切牢记牢此点。你另有何要求,尽管提出,孤极力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