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回天乏术[第1页/共4页]
“皇叔,曹操狡猾多智,万不成轻视。曹操千里来袭,必求速战。我们不宜与之相抗,只能死守待援。一旦袁绍兵发许都。曹操必回师而救,徐州之围天然得解,到时皇叔乘势掩杀,哪有不大胜之理?”刘墉再三进言,“皇叔,不管如何,千万不成出城迎敌啊。”
孙乾又道:“崇如言道,那曹操智计过人,极善劫人营寨,必早有筹办,三将军千万不成草率行事啊。”
“关将军如死了,便犯有三项大罪。”
刘墉听闻失掉了小沛,叹了口气,从速赶往陈登家中商讨。
刘备又气又悲,仰天长叹道:“袁绍啊,如此良机千载难逢,你竟为季子之小患而颓废低沉,不思进取。如此不辨轻重缓急,无谋少识,难成大事啊。”刘备感慨了一番,扭过来对刘墉道:“现在援兵是希冀不上了,崇如可有良策?”
“关将军,你与皇叔、张将军桃园结义,情同手足,誓词共扶汉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刘皇叔跟三将军只是失了踪迹,并未遇害。若将军现在求死,可让刘皇叔和三将军如何独处,此是一也。皇叔将两位夫人拜托与你,你有保护之责。若将军求死,二位夫人必堕入曹操之手,将军何故心安?此为二也。皇叔之愿,为肃除****、匡扶汉室,若将军求死,皇叔便少一员大将,缺一只臂膀,关将军可对得起皇叔?此为三也。”
刘墉只得道:“皇叔,依鄙人之见,我们可按当初陈宫之策设防,翼德将军守小沛,云长将军驻下邳,皇叔镇守徐州,互成犄角,以待袁绍出兵解困。”
曹操暗叹道:“刘墉啊,孤对你可谓情深义重,为何你仍不肯归顺于我,为我所用呢?”
郭嘉笑道:“这恰是刘墉的快意筹算。刘墉刻薄仁慈,心系百姓安危,又知下邳迟早必失,必力劝云长来降。刘墉又不想建功受赏,愧对刘备,故先入下邳,只在旁规劝,不肯居功。只是我素知云长忠贞不二,威武不平,崇如何故压服云长来降?”最后一句郭嘉问的倒是陈登。
张飞哼了一声,说道:“俺恰是料定曹操那厮总觉本身智勇过人,仇敌必不敢来偷袭,因此定不会有所筹办。”扭头又对刘备说道,“大哥,你感觉呢?”
郭嘉抱拳拱手道:“丞相,关羽极重义气、兄弟情深。现在刘备、张飞不知所踪,云长定深恨丞相,不肯归降。”
“崇如,莫非关某就只要投降曹操一条路吗?”关羽眼含热泪,痛苦万分。的确,对关羽这类心高气傲的人来讲,投降比死难多了。
曹操一听,心中大喜,浅笑道:“文远能去。当是最好不过。”
刘备大喜道:“三弟,你快说来听听。”
关羽手指着刘墉,大怒道:“关某为国尽忠,宁死不平,不说有功,反倒有罪,这是何事理?你且说说,关某有哪三项大罪?”
关羽讶然道:“为何干某死不得?”
世人都摇了点头。曹操又道:“此时崇如便鄙人邳。”
孙乾忙道:“主公!主公分开徐州时,崇如曾再三叮嘱,万不成出城迎敌。不然小沛难保。”
陈登送别刘墉,奉告军士,大开城门。驱逐曹操入城。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得了徐州,心中大喜,一面出榜安民,一面思虑如何取下邳。
刘墉不答反问道:“现在下邳孤城一座,将军能抵挡曹操十万雄师么?”
再说刘墉进了下邳,面见关羽。关羽瞧见刘墉,嘲笑连连道:“刘墉,你等不战而献徐州,竟然另有脸到这里来,莫非是嫌关某腰间之剑不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