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止血圣药[第2页/共4页]
刘墉俯身一看,喜道:“对,这就是三七。”
“这是不免的。”刘墉叹了口气,又道,“不过我们不是有疗伤的药吗?莫非华先生的伤药结果不好吗?”
第二日一早,刘墉、董芸一人一骑,带着药锄、背篓、绳索、干粮等物向青龙山而去。一出城门,董芸便打马前奔,不过却没闻声刘墉跟上的马蹄声。董芸扭头一看,只见刘墉低着头,一脸的严峻,手臂生硬地拉着缰绳,谨慎翼翼地走着。董芸止不住好笑,道:“大哥这是去漫步吗?如许走法我们几时能到啊!”
刘墉讶然道:“大哥,出了甚么事吗?”
这倒也是,刘墉深思很久,俄然想到一事,向董袭拱手道:“我这就去找华先生。”说着,仓促忙忙走了。
董芸俏脸更红,低声道:“大哥,我不累的。”走到刘墉那棵树下,在中间靠了下来。刘墉笑道:“我可累坏了。芸儿,借你的肩头让大哥靠一下。”
“当然不会在这里了。要不我们绕那么远做甚么?”董芸有些不欢畅道。
刘墉沉声道:“这是不免的,这时流血总比在疆场上丢命好啊。他们还是没明白这个事理吗?”
华佗瞠目结舌,喃喃道:“另有如许的药,老朽竟毫不晓得。”华佗对刘墉的医德和学问是百分百的信赖,因此对这类药的奇异服从坚信不疑。
董芸又喜又羞,佯装薄怒道:“哼,又逗人家高兴。”心中却极是受用,对刘墉低声道:“大哥,这边走。”
董芸笑道:“我最喜好听故事了,大哥快快讲来听听。”
“那倒不是。我只是担忧万一碰到那伙强盗如何办。”
“是啊,华先生!”刘墉边说边见礼,又向董芸点点头,再问道,“先生采药时可曾见过一种药材。约莫有两尺来高,普通分红三枝,叶子有七片,像手掌一样。5-7月份着花,花是红色的,是一种直立独枝的如伞普通的花。”
董芸想了想,说道:“就在城外的青龙山上,我看着长得还很多呢。不过,我也是前年看到过,现在另有没有我可不晓得了。”
董芸脸一红,低声道:“要不,我与大哥共骑可好?”说着,那声细如蚊蚋,几不成闻。
“啊。”刘墉绝望道,没想到本来采药会这么辛苦啊,昂首瞥见董芸红扑扑的小脸,一阵心疼,便笑道,“芸儿,你过来,大哥给你当椅子靠靠。”
两人胡乱吃了点东西,董芸带着刘墉谨慎翼翼地走到崖边,向远方一指道:“大哥你看,那边便是石头寨。”
刘墉笑道:“这只是此中的一种说法。别的另有一个传说,又是一种说法。”
“那就不要紧了。我们明日一早就去吧,谨慎一些便是了。华先生,等鄙人采药返来,再和先生细细研讨一番。”
传闻在好久之前有两兄弟。有一天,弟弟俄然得了急症,七窍流血。哥哥得知后,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弟弟连服几剂后,血不流了,身材也很快就好了。弟弟就向哥哥要了这类草药的小苗栽到自家的园子里。第二年,这些草药已长得极是细弱。这时,邻村财主的儿子也得了这类出血病,吃甚么药都不管用,眼看就不可了,他的家人探听到弟弟此前曾患过近似的病,吃了一种草药便好了,因而到弟弟家求药。弟弟便把种在自故里子里的草药挖出来,送给财主的儿子治病。不过服了几剂以后,人还是没有救过来,死了。财主气急之下便告到了县官那边,把弟弟抓了起来。哥哥得知后,就奉告县官,这不是弟弟的错,弟弟给财主儿子用的的确是止血草药熬的汤,只不过这类草药才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要长到三到七年时药力才强,厥后,人们就给这类草药起名叫三七。提示人们在采取时必必要发展3-7年的,如许的三七药效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