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的三国我当家》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中西医别[第2页/共3页]

华佗笑道:“恰是,抱病轻易治病难。因此民谚才有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董袭自与众兵丁回虎帐,刘墉则和董芸去驿馆见华佗。华佗拿到三七后迫不及待在受伤的兵士身上合用了下,其止血消肿的结果的确远非平常药物可比,华佗两眼冒光,欣喜道:“公子之见地当真莫测,老朽又识得一味止血圣药。如许一来,老朽以背工术便减少了出血的伤害,又能救治更多病痛了。”说着,竟向刘墉深深一拜,“多谢公子了。”

刘墉点点头道:“倒是如此。不过先生也无需过于担忧。”华佗闻之大喜道,“公子有何好体例。”

华佗、董芸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只听刘墉又道:“一样的,这些蛔虫、虱子虽小,不过布局和我们人也是差未几的,它们的身上一样也会寄生着更小的虫子,也让它们抱病。同理,这些更小的虫子体内又会长着更小更小的虫子。西医便是以为我们统统的外感疾病都是由这些极小的虫子引发的,这类小虫子便叫微生物,它侵入我们体内引发疾病叫做传染。”

董芸一阵眩晕,“大哥,好恶心啊。”

“老朽信赖有公子说的阿谁叫甚么……对,微生物的东西了。公子讲了这么多,想申明甚么?啊,老朽晓得了。”

刘墉见董袭一脸的欣喜,但两眼中满是血丝,显得极是怠倦,更加惭愧,拱手道歉道:“董大哥,诸位兄弟。刘墉行事莽撞,让你们辛苦劳累、担惊受怕,可对不住了。”

董芸闻之大惊失容,惨淡道:“大哥担忧得对,恐怕来不及了。”

“传染?微生物?”华佗、董芸更是瞠目结舌。

刘墉一笑道:“我还没说完呢。我们的眼睛固然看不见,但是我们能够用一种特别的体例,比如说把这些小东西放大一些,我们不便能够看到了吗?”

华佗欣喜道:“公子竟知种植之术。”

刘墉点点头,又问董芸,“病理呢?”

华佗笑道:“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话是‘是故贤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华佗担忧道:“老朽想这药用处极大,如此采挖,恐怕用不了多久便会干枯。”

刘墉、董芸等了好一阵子,那边却没甚么动静。“会不会从两边来抄我们的退路了?”刘墉有些担忧道。

刘墉想了想,从花盆里摘下一片树叶,卷成一个小圆筒,用针扎紧,再在筒的前端蘸了滴水珠,然后递给董芸道:“芸儿,你用圆筒看看纸上的字。”

董袭深知刘墉脾气也不相劝,问起颠末,刘墉将遇险之事胪陈一遍,世人都道“吉人自有天相”。是以地仍在青龙山匪巢权势范围内,世人不敢相庆,还是匿影藏行,悄无声气回到富义。

“对于内伤致病,中西医都差未几,分歧的是外感。中医以为是六淫侵入而致病,西医则以为外感是因为人体传染了一种叫微生物的小东西。”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