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拜会孔明[第2页/共3页]
刘墉心中暗赞,诸葛亮这边幅、风采,如果上非诚勿扰,怕不得把统统女佳宾都给迷死了。正想着呢,只听诸葛亮道:“岳丈如何返来了?”
刘墉不明就里,答道:“刘墉略为知之,但是指君臣有义、父子有亲、伉俪有情、兄弟有序、朋友有信?”
诸葛亮插话道:“刘公子想说的但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
诸葛亮笑道:“老子云,‘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是奉告我们,世上底子没有无用之物。只在你能不能用,会不会用。”
“这便是刘墉佩服孔明兄之地点,矗立独行、孤傲不群。来,刘墉以茶代酒,敬兄一杯。”
待那老者走近,刘墉深施一礼道:“敢问老先生,但是沔南名流黄公黄承彦么?”
“鄙人敬慕孔明先生之才,特来拜访。”
黄承彦见刘墉不似作态,心中虽是大奇,却也是好感重生,“可贵公子一片朴拙,只是孔明……”
等孺子奉上茶,刘墉终究止不住本身的猎奇问道:“鄙人听闻先生以扶汉兴刘为己任,视曹丞相为乱臣贼子,为何对刘墉却如此的宽大呢?”
“我明白了!”刘墉内心一动,“为我所用则用之,不能为我所用则弃之。天下有效者都能为我所用。”
且说那孺子引着刘墉行至后院外,说道:“公子,家主母便在院内小亭等待。”
刘墉不待黄承彦说出来,先长施一礼,“鄙人刘墉,字崇如。早传闻先生大名,特来拜见。”
刘墉听着这番言语,心中哀思万分,叹道:“此事刘墉虽义愤填膺,却也无可何如。”
这两句话刘墉是再熟谙不过了,因为三国喜好上了诸葛亮,因为诸葛亮而读遍了关于他的统统。这两句话,本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厥后,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援引并修定了这段话,使其更加精炼,成为典范,传播后代。
“公子竟是来见孔明的么?”黄承彦一阵奇特,本身的半子只在襄阳微有薄名,这刘墉如何得知。
刘墉正想见见这位当代的发明家,自是求之不得。诸葛亮见刘墉承诺,便兴冲冲地叮咛孺子去请黄月英出来拜见。
黄承彦拉着刘墉对诸葛亮笑道:“这位小友孔明不成不见,老夫举荐一下……”
刘墉恍然大悟,之前读三国只觉得诸葛亮不选气力最强的曹操,也不选气力次强的孙权,却选了无寸土之地的刘备,是因为能够在刘备部下做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最大限度地揭示本身的才调,本来这些都不是首要启事,而是因为诸葛亮本来就是个铁杆“保皇派”。匡君辅国,安汉兴刘是他的品德底限和毕生寻求。
“老夫方才还和女后代婿谈到公子呢,却没推测公子竟到这里来了。”
诸葛亮哈哈大笑道:“先前看公子神态局促,甚是不解,本来公子是担忧孔明会拒之千里啊。”
黄承彦讶然道:“但是曹公帐下,现在正出使襄阳的刘墉?”
刘墉笑道:“鄙人也极喜这句,常用来警省本身。古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生的抱负,要达到抱负,小我操守是必须的,我还喜好另一句……”
刘墉心中默念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好无乃至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刘墉读书的座右铭,现在在这里看到更觉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