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我的红警在晚清》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274章:大搞新式武器(上)[第2页/共2页]

常见口径

特别合适于用来,对于掩蔽物火线的目标。

迫击炮是操纵座钣,接受后坐力发射炮弹的曲射火炮。

迫击炮问世以来,被遍及应用于战役,特别是山地战和堑壕战,共同步兵小单位(连、排、班)作战,为步兵之制式火力援助兵器。

第一次天下大战中,因为堑壕阵地战的展开,各国开端正视迫击炮的感化,在 “雷击炮”的根本上,研制出多种公用迫击炮。

迫击炮的称呼源于两方面:一是操纵简练,弹道曲折,可逼近目标射击,几近不存在射击死角。

迫击炮自问世以来,就一向是援助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抑兵器,是步兵极其首要的通例兵器。

在海战中也被用来,作为深水炸弹投掷器利用。

(3)质量轻,体积小,矫捷性强,中、小口径迫击炮能够人背马驮,打了就跑,能快速转移阵地;

炮弹布局

1927年,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 81mm迫击炮,采取了缓冲器,降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布局更加完美,已根基具有当代迫击炮的特性。

或者依托其本身质量,滑至炮身底部,待弓手操纵开释撞针后,撞击炮弹底部底火。底火被击发后扑灭,炮弹尾部的根基药管,随后捆绑在弹体内里,附加药包内的火药亦被扑灭。

100毫米―今后的中原国

天下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出世在1904年的日俄战役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

期间,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当代意义上的可分化、便照顾的迫击炮方告问世。

而何富此时,正在为研讨迫击炮忧愁。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接受后座力,采取炮口装填、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

与其他通例火炮比拟,迫击炮的首要特性是:

从炮口装弹药,以曲射为主的火炮,炮身短,射程较近,简便矫捷,能射击掩蔽物火线的目标。

迫击炮的操纵利用,亦非常简朴,在发明并对准目标后,将迫击炮弹从炮口滑进炮管,依托其本身质量,使炮弹底火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