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风波又起[第3页/共4页]
并且朝廷固然多次下文要求救灾,但光见批文不见粮食,朝堂内的那些大佬压根就想白嫖,灾你们先救着,粮食你们处所想体例,并且该交朝廷的赋税一两都不能少。
“青松,税银丧失一事事关严峻,还望你速速破案。”情急之下,吴世济当即让李焕来后衙一趟,刚见到李焕就拉着他的手动情说道。
一开端只说要出钱出粮施助流民时,这些个大户纷繁向吴知县抱怨,都说现在这世道地主家也没不足粮,固然城外的流民很不幸,他们也很想帮朝廷减缓一下压力,可实在没体例,气力不答应啊!
“恩师,门生压根就没想动官仓内的粮食。”
跟着此中一人带头表态后,其他大户纷繁解囊互助,瞬息间就筹集到粮食三千石,白银两万两。
“哦,救灾就是救粮,不瞒你说,官仓内的粮食不能动,那这拯救的粮食从何而来?”吴知县深知李焕不是言出无状之人,只是粮食题目不处理,这救灾底子无从谈起。
“竟有此事?你查出幕后黑手没有?”吴知县一听这话顿时怒不成遏,厉声问道。
李焕的银子奉上去以后,吴知县劈面并没说甚么,只是转头就让李焕筹办一份经历,托人送往南京吏部衙门。
“你去我就放心了,另有五天税银就要把押送到凤阳,你得抓紧时候。”固然有点能人所难,可现在已无再好的体例,只能寄但愿于李焕尽快把案子破了,把丧失的税银找返来。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些流民虽不是我太和百姓,但总归是大明子民,能帮还是要帮一下的,再说此事能成这些流民最应当感激的应当是你才是。”吴知县抚须长叹道。
“在我们太和县,除了官仓另有哪个处统统大笔粮食?”
朝廷考核处所官,首要一条就是赋税的征收环境,如果征收额度达不到要求,不但升官有望,还得被朝廷斥责,现在不但规定的税银未收齐,反而到手的银子丢了,这让吴知县如何能忍。
“门生明白,以是门生筹算派几个捕快在船埠常驻,一来能够震慑宵小保持一下船埠的治安,二来也能秉公法律,不让外人在船埠上鱼肉百姓。”李焕乘机建议道。
“恩师放心,流民题目错综庞大门生是晓得的,门生断不会让恩师难堪。”李焕见吴知县面露难色,从速弥补道。
吴知县呵呵一笑也不辩驳,只是将几份朝廷下发的塘报往桌上一扔,这些大户们顿时傻了眼,不管是西北的闯贼还是朝廷的官军,可都不是善茬,只要他们来了太和,那这些大户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
可偶然候就是怕甚么来甚么,本年太和县的赋税不但充公齐,反而在杨树镇产生了税银失窃的案子。
受不了如何办?费钱。
朝廷已经多次下文,要求各地衙门不得苛待流民,但现在太和境内的这些流民不但不是太和人,乃至连凤阳人都算不上,这些流民对太和百姓而言,算是彻完整底的陌生人。
“要想让他们大出血,那我们还得加加量。”
毕竟如此乱世,大师伙活的都不轻易,如果太和县的百姓晓得本身存的拯救粮被知县大人用去救外埠流民,那吴本仁这个县太爷估计也做到头了。
当吴知县接到这动静时,气的连读书人的斯文都不要了,直接在后衙骂娘,不过骂归骂,吴知县也晓得当务之急是抓紧时候把丧失的税银找返来,丧失税银自古就是大罪,如果这事不抓紧时候找回丧失的税银,恐怕吴知县头上这顶乌纱帽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