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道无奈,旧事已矣,徒曾惆怅[第1页/共3页]
崔凝娟原是要回荆州崔府的,她与姑母崔氏梦婵只差七岁,自幼一处长大,豪情非常要好。崔氏有身后,抬了平姨娘服侍卫东康,闲暇下来,颇驰念家中这个名为姑侄、情同姐妹的崔凝娟,加上卫府只要两位蜜斯没有少爷,也就无需避讳,遂接了崔凝娟来小住,伴随于她。
我不能等你了!
崔氏抿嘴一笑,道:“这几年来,我伏低做小,在她面前,未曾言过一个不字,下人们就是嘴上不说,内心也该有一把秤。本日她本就僭越了,为人后代者,擅言长辈事,那蔡氏又是人赃俱获毫无事理可言的,她竟强行回护,这事我不与老爷提,自也有看不畴昔的下人去奉告老爷晓得,老爷知我仁善,又受了天大的委曲,自当好生待我,另有我腹中的孩子。”
崔氏大喜,急命迎入。
崔氏不过二十三四岁,容颜姣好,梳着百合髻,头上插着两把凤翅镶红宝石赤金发簪,凤嘴处坠着长长的细珠流苏,鬓侧并排三只绢布芍药花,衬得容色红润,气质华贵。
卫雁上前一步,卫姜却退一步,低头呐呐道:“我姨娘说,多谢你。”
蔡姨娘将她的手缓缓捋开,浅笑道:“那是你父亲的决定,怨不得她。我原是她母亲的婢女,一晚你父亲酒醉,错认了人,厥后有了你,她母亲不肯谅解我,你父亲以我为耻,只是不幸你,堂堂令媛蜜斯,却生于炉灶旁。她出水痘,她母亲病倒,没人肯担风险照顾她,我去了。不是为她,我是为你!我要为我的女儿,赌一个出息。可喜的是,我赌对了,今后我锦衣玉食,最首要的是,你能认祖归宗,成为你父亲承认的女儿。”
卫雁从父亲的书房出来,耳边犹反响着父亲的话:“为父即将兼管户部,这几日会有很多人上门来贺,你帮着你母亲,将家中诸事安排安妥。你母切身怀六甲,年纪不比你大几岁,她有不殷勤之处,你多担待,莫在人前扫了她脸面,她毕竟是卫府主母……”
“无碍的。”崔氏浅笑道。
“不必谢。我做这些,不是为她。”卫雁答,举目见卫姜又窘又恼,浑身不安闲的模样,不由浅笑,声音放得更加温和,“卫姜,若你情愿,能够随时来找我一起看书操琴的……”
卫东康上前将老婆拥入怀中,柔声道:“辛苦夫人!夫人受委曲了!”
崔氏的大姐与崔氏相差十五岁,崔氏刚出世不久,大姐就外嫁到京都,豪情本不深厚。但这位大崔氏极重娘家几个弟妹。她嫁与皇商裴家为妇,家财万贯,脱手风雅,常常寄些宝贵的衣裳金饰等给崔氏。崔氏嫁入卫府,也因大姐托人说和,对如许的姐姐,她怎能不感激?
灯火透明的主院中,紫苑手中拿着一件厚缎面披风,披在正在对月入迷的夫人崔氏肩头,道:“夜间风凉,夫人如果觉着冷,不若回屋安息下吧。”
“我不奇怪的。娘亲,我底子不奇怪。”卫姜扑在母亲怀里,心中号令着,为何要生我在卫家?
“不必了!”卫姜顿时恼了,“你是才女,甚么都会的,我只是块朽木罢了,那里配与你一起?”卫姜言罢,扭身便走。
阳光晖映下,卫姜一张小脸,白里透红,眉头簇着,咬着下唇,欲怒未怒,又羞又急的神采说不出的敬爱诱人。那人将一双眼睛,紧紧盯在她脸上,流连半晌,又将目光扫向她颈中,……
卫家已有了一个才貌双全,不成一世,大家争抢着凑趣奉迎的大蜜斯卫雁!又何必有我,何必有我如许一个笨拙无能,身份卑贱的人去做她的烘托?
自此卫姜再也没有与卫雁一同弹过琴,也不再如畴前普通凑在一处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