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少林大会【九】[第2页/共3页]
玄难、玄悲二人俄然跪倒,说道:“大师,可有体例救得玄澄师兄一救?”
玄悲、玄难只觉一股温和的力道在手臂下悄悄一托,身不由己的便站将起来,却没见那老衲伸手指袖,都是惊奇不置,心想这般潜运神功,心到力至,莫非这位老衲竟是菩萨化身,不然怎能有如此泛博神通?
扫地僧点头道:“太迟了,不能救了。当年玄澄大师来藏经阁取武学文籍,老衲曾三次提示于他,他始终执迷不悟。现下筋脉既断,又如何能够再续?实在,五蕴皆空,色身受伤,今后不能练武,他勤修佛法,由此而得开悟,实是因祸福。两位大师所见,却又不及玄澄大师了。”
伏侍僧虽是少林寺和尚,但只剃度而不拜师,不传武功、不修禅定、不列“玄、慧、虚、空”的辈分排行,除了诵经拜佛以外,只作些烧火、种田、洒扫、土木粗活。众僧都是寺中第一等高僧,不识此僧,倒也并不希罕,只是听他吐属高雅,识见卓超,都不由得悄悄迷惑。
闻言,慕容复当即痛骂道:“胡说八道,我爹如何会走火入魔!”
只见窗外长廊之上,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和尚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和尚年纪很多,稀稀少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样。
群僧只听得几句,便觉这老衲所言大含精义,道前人之所未道,心下均有凛然之意。有几人便合什赞叹:“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爹爹,常言道得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何况军国大事,爹爹怎能轻型别人,甘心赴死?”慕容复急道。
说到这里,萧峰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暴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人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一定便能取胜。我们打一个血流成河,骸骨如山,却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繁华繁华,因此杀人取地、建功立业。”
扫地僧叹了一口气,道:“施主武功已然傲绝天下,又何必再寻其他?”
萧寒道:“神僧问起,鄙人也便直说了。我此人最喜练功习武,比来又新学了几门武功,而听闻当世有一神僧,便仓猝赶来了,还望神僧见教!”
而那经历存亡,也决非利用龟息功,简简朴单令二人死一回,再自行顿悟那么简朴。
“阿弥陀佛,慕容居士这是练功不甚,已是走火入魔。”扫地僧缓缓说道。
慕容博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是大辽国这臣,欲只记得父母私仇,不思尽忠报国,如何对得起大辽?”
萧峰知他是以言语相激,冷冷的道:“萧峰是豪杰豪杰也罢,是凡夫俗子也罢,总不能中你骗局,成为手中的杀人之刀。”
单单让萧远山、慕容博经历存亡,令二人幡然觉悟,便可见一斑,当真是入迷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众僧点头道:“得闻教员父一番言语,小僧本日茅塞顿开。”
“爹爹,你如何了?你受伤了?”慕容复焦急道。
忽听得脚步声响,跟着便见几个和尚赶来。抢先是少林派两位玄字辈高僧玄难、玄悲,厥后又是玄字辈的玄垢、玄净两僧。众僧见萧远山父子、慕容博父子、萧寒五人都在阁中,静听一个脸孔陌生的老衲说话,均感惊奇。这些和尚都是大有修为的高超之士,当下也不上前打搅,站在一旁,且听他说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