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官职及俸禄[第1页/共7页]
将军部曲:曲军候
廷尉属官:廷尉左平
?将军
大长秋属官:中宫私府丞、中宫永巷丞、中宫署丞、中宫复道丞
大司马
北军属官:屯骑司马、步兵司马、越骑司马、长水司马、胡骑司马、射声司马
诸王国属官:国相、国傅、(王国)御史大夫及诸卿
大长秋属官:大长秋丞、中宫谒者令、中宫尚书、中宫私府令、中宫永巷令、中宫署令
?三公
建武二十七年(51年)改大司马为太尉。
上公:太傅、大司马(东汉末年于三公以外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东汉沿西汉轨制,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与西汉分歧的是,东汉九卿分附属三公。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属太尉;太仆、廷尉、大鸿胪三卿属司徒;宗正、大司农、少府三卿属司空。
光禄勋属官:羽林左监丞、羽林右监丞
少府属官: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诸王国属官:中尉
3官职列表
处所长吏:诸边鄣塞尉、诸陵校尉长
列侯以县为封地则称侯国,侯国置相一人,相称于县令或县长(以侯国大小为异),相不附属于列侯,但卖力为列侯征收租税。封国户数在千户以上的,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是侯府官,不办理民政;不满千户的,只置庶子一人。东汉的侯另有乡侯、亭侯,所封之地各为一乡、一亭,如许的封地辖于地点县,与乡、亭相称。
秩三百石
东汉轨制,皇子封王,以郡为国。每国置傅、相各一人。傅主王府事,职如汉朝的太傅;相如郡太守,主政务;相有长史一人,职如郡丞。另置中尉一人,秩二千石,职如郡都尉,是主管军政、访拿盗贼的军官。
东汉九卿均于官称上加“卿”字,如太常卿等,秩中二千石。除此以外,东汉九卿与西汉分歧者另有:1、光禄勋除西汉的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以外,增置东中郎将、北中郎将、西中郎将、南中郎将。2、少府尚书改称尚书台,由西汉的常侍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改成六曹:改常侍曹为吏曹,增三公曹,将主客曹分为南主客曹与北主客曹。尚书台增设摆布丞二人,诸曹侍郎各六人,令史诸曹各三人,事件繁剧的曹增令史各三人。尚书台构造较西汉尚书要首要、庞大的多。
大司农属官:大司农丞
光禄勋属官:
·左、右中郎将属吏:左中郎、右中郎;
三公、将军府掾:户曹掾、奏曹掾、辞曹掾、法曹掾、尉曹掾、贼曹掾、决曹掾、兵曹掾、金曹掾、
?秩二千石
执金吾属官:武库令、左中候、右中候、
祠祀令、钩盾令、尚方令、中藏府令、内者令、符季节、兰台令史;
秩千石
少府属官:
?九卿
即:月奉九十斛
即:月奉四十五斛
参考:《后汉书·百官一》太尉条原注:“掌四方兵事功课,岁尽即奏其殿最而行奖惩。”
·御府令属吏:御府丞、御府织室丞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位次上公。三公师长百僚,名义上为最高官职,实在并无实际权力。
三公府属官:御属
少府属官:侍中、中常侍
东汉的中心当局构成相沿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根基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整转移到尚书台。东汉天子即位,常常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附属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