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审时度势[第1页/共2页]
“主公息怒。”李业见到袁术大怒,晓得本技艺腕得逞,心中暗喜。
出使陈国借粮的乃是谋士李业。李业,字伯功,扬州丹阳句容人,原是九江太守刘邈部下功曹,后与弟弟李丰背主求荣,共迎袁术为新主。他两番奔赴陈国,都无收成,又得知韩胤已在张超处借得粮草,心中不由忐忑:韩胤固然投奔主公较晚,但他献计有功,此次又胜利借得粮草,而我却双手空空,只怕归去不好交代。我兄弟二人好歹也是帮忙主公篡夺九江的功臣,如果以事失了主公宠任,岂不亏损?
贰心中早有战略,此番设想并不但是推委本身的任务,更要借此建立奇功,以稳固本身在主公心中的职位。
“主公息怒,此人不值主公大动肝火。部属有一计,可消主公之恨。”李业又出言道。
陈国陈县,王府大殿当中。
骆俊不但长于治政,于用兵一道,也很有见地,此前征兵自守便是他出的主张,刘宠是以对其非常正视。
刘宠经前次骆俊指导以后,便对袁术非常恶感,现在又见其派人上门索要粮食,心中更是不悦,干脆一口回绝。
“孝远审时度势,不愧孤之大才!好。孤便依你之言,回绝袁术。”刘宠闻言大赞道。
陈王刘宠,字居荣,为汉明帝刘庄玄孙,陈敬王刘羡曾孙,陈顷王刘崇之孙,陈孝王刘承之子。若论辈分,当明天子汉灵帝刘宏都得尊称一声“皇叔”。
十余年前,他曾与当时的国相魏愔共同以天子之礼祭拜天神,此等行动实为大逆不道。熹平二年,刘宠因为此事被时任国相的师迁弹劾,言其有不臣之心,幸亏汉灵帝当时方才措置了渤海王刘悝,不忍心再对皇亲施以科罚,只是将魏愔与师迁二人诛杀了事。此事过后,刘宠谨慎谨慎,哑忍自重,今后不敢有越礼的行动。但现在天下动乱,他又拥兵在手,心中不免会再度生出些设法。
“好大胆!”袁术尚未听完,便已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现在黄粱阵容固然浩大,但其新占汝南,根底未稳,短期以内,不太能够犯境扰乱。而我陈国之兵虽有八千之众,但除大王亲率的千余强弩精锐,其他人等皆为新募之卒,战力并不敷以征讨汝南。为今之计,当是加固城池,发掘壕沟,加强守御,防患于已然。
刘宠英勇过人,善使弓弩,箭法高超。“黄巾之乱”初起时,陈国境内各县官兵纷繁逃离,只要国相骆俊一人留下。刘宠因而征兵自守,以千张强弩屯驻都亭,震慑表里。陈国百姓夙来晓得刘宠善射,心中惊骇,是以不敢叛变,而黄巾渠帅彭脱等人慑于刘宠威名,也不敢反叛扰境。
“小小一个诸侯王,竟然也敢小瞧于我!他算个甚么东西?!”袁术狂怒不已,现在心中对刘宠的恨意乃至远超黄粱。
“袁术修书与孤,言说黄巾贼寇黄粱克日纵横汝南,不止攻取了郡城平舆,又自领了太守之位。其声望之盛,竟然迫使汝阳袁门都避其锋芒,模糊有昔日波才、彭脱之势。袁术致信邀孤讨伐此贼,孤欲亲征汝南,孝远之意如何?”刘宠出言问道。
而另一边的刘宠就不太乐意了。世人只知陈国充足,但却不知大量流民涌入以后,仓禀府库内的粮草因为施助之用,已经耗损得七七八八,剩下的粮食还要用于扶养麾下八千士卒,底子没有多余之米能够支取。
“大王急召于我,不知所为何事?”一名二十来岁的文士向刘宠见礼问道。
“我知大王素与袁门交好,又成心复兴汉室。但方今天下大乱,民气叵测,切不成等闲涉险。我闻‘虎狼黄巾’贼势浩大,黄粱此人又极善治军,绝非彭脱之流可比,何况眼下其已占有平舆坚城,大王想要速战而胜恐怕不易。眼下朝堂之上朽木为官,大王未经圣意准予,擅自越境出兵,即便一战而胜,也能够无功有罪。届时若被奸奸佞小人参上一本,岂不是徒增费事?”骆俊沉着阐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