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替人从军[第2页/共3页]
韩氏等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话都说不出来。
“要卖金饰也还轮不到你的,我屋里也另有几件金饰,是当年三郎祖母传给我的,将来本来也是要传给你的。哎,现在只好先变卖了,撑过这一关再说吧。”
王家有钱,很有钱。可恰好,此次抽丁,王家却恰好抽到了一枚染墨的卵石。王老村长早已经分开拐仗就走不了路,家中的几个孙子又都还小。独一一个丁男倒是个躺在床上的残疾。
老村长便让老二领受家业,可王家老二有次在镇上的青楼中与人争风妒忌,成果却不谨慎获咎了崔镇将的儿子。成果王家老二被崔镇将的儿子打了个半死,抬返来后固然捡了条命,却成了残疾,半身瘫痪。老村长就这么两个儿子,一下子一死一残。剩下的两房固然都有儿子,可几个孙子最大的才十四五岁,底子还没到成熟的春秋。这几年,李家的农业半是由老爷子办理,半是由王家的女人打理。
李璟又安抚了韩氏几句,便让两个嫂嫂及桂娘她们一起先归去。然后便直接去了村东的王老村长家里,一进门,王家高低也正愁着呢。
乱世末年,真正的前程不是科举入仕,而该当是从戎。唐末,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们的天下。
更何况,就算真能考上,李璟也并不肯意走这条路。现在是唐末啊,来岁可就是王仙芝与黄巢掀起的唐末大民变。再过几年,连天子都得匆促逃离京师,跑到蜀中成都去。
只是现在是甚么时候了?大唐朝的科举可不但有才就行的。唐朝实施的但是不糊名测验,并且还得提早找到在朝官员的赏识与包管才行。现在的大唐朝廷败北非常,他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想过科举那独木桥可不轻易。
李璟看着大嫂也开口要卖本身的金饰,内心既是打动又是惭愧。
“母亲!”李璟前所未有的当真道:“母亲,大嫂二嫂,另有四姐五姐,婉儿、桂娘。这件事情实在我考虑好久了,就是明天上面不来抽丁,我也筹算本身前当兵的。”
王村长的这个女儿也才二十五六年纪,早十年前就出了阁,嫁的是县城里的一家布庄老板的儿子。可惜那人不是个有福的,结婚不过几年就归天了,恰好还没留下儿子。丈夫死了没两年,公婆又前后归天。夫家的族人便闹上门来,想要赶她出嫁,好取回产业朋分。厥后闹了两三年,最后也不晓得如何达好了协商。她将夫家的财产一分为二,一半偿还给了夫家属中。另一半则归了她,一众夫家属人今后也不得再来拢她。
李家现在倒是太宽裕了,眼下不但家中粮尽,并且就是这千五百文钱李家也底子拿不出。更何谈如果李景要插手科举,就还得出钱打通州县枢纽,获得州县里的保举信。然后又得一起提进步京,还得拜见在京官员等。这些川资、礼金等等,李家哪又拿的出来。
一文钱难倒豪杰汉,现在,李家就被这一千五百多文钱的分拨给难住了。
李璟慎重道:“儿想好了,我要去应征参军。”
不但韩氏是如此想,别的的几个嫂嫂姐妹们也都是这般设法,就是桂娘也劝他一心读书,以应来岁科举。
桂娘也很清楚李家的近况,她挽着韩氏的手道:“阿娘,媳妇另有副陪嫁的金钗和臂钏、手镯。一会拿出来到老村长家都换成钱吧。”
王老村长是王李村的首户,乃至还是清宁乡的首富。他家有良田千亩,牛马就有七八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