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震撼全场![第2页/共2页]
就连董小宛,都一时痴痴地停在原地,冷静咀嚼、回味着这首《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何啦?如是姐……”董小宛讶异道:“莫非徐公子写诗骂你了?那便当场和他断交……”
“文房四宝呢,云娟、雨桐,快拿来……”柳如是等不及了,轻挽皓腕之袖,亲身为徐三磨墨:“徐大才子,湖州之笔、歙县之墨,文房四宝,天下驰名,可不要华侈了噢。”
复社魁首张浦手里,拿的是一把画着水墨画的扇子,扇子上面有程嘉燧的题诗。
只今画里犹知处,一抹寒烟似六朝。”
瞥见徐三要动笔,便也吸引了陈圆圆、董小宛、黄媛介、叶小纨、沈永桢、金圣叹等人的目光。
“与其畏首畏尾,不如顺从本身的本心。”
“盛饰艳抹,斯文辞吐,展现在别人面前的风采,一定和一小我独居暗室时是一模一样的。如你如我,皆是极力活成别人、世人眼中想看到的模样。”
念着程嘉燧的题画诗,杨廷枢不由赞不断口:“孟阳(程嘉燧的字)的题画诗,又上了一个台阶,从虚无处看真有啊,妙,妙哉!”
“阑风伏雨暗江城,抱病将愁起送行。
烟月扬州如梦寐,江山建业又腐败。
而此时的徐三,正四十五度角瞻仰天空,一脸的愁闷……
“徐三还能写出《金缕曲》这类名作么?”万斯大略带思疑隧道。
“如是,你有没有想过,为本身活一回呢?”徐三懒惰地靠在山石上,他耳中仿佛响起了那首悠远而又靠近的歌:当你走进这欢乐场……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
尊酒前期君莫忘,药囊我欲傍余生。”
与会的很多秀才、举人都附和这类说法,毕竟这年代出版很随便,署名也随便取个名字就行,徐三前后的庞大差异,也实在令他们难以了解。
徐三亲身送给柳如是的一首《木兰词・拟古断交词柬友柳如是》,跟着陈圆圆的声音,以此地为中间传开出来……
“如同我写一本书,有人不满时,天然要指责它,可殊不知:没有一本书能让统统人认同。”
“副题目就写明是送我的……”
为表尊敬,当时的文人不管熟谙不熟谙钱谦益,都喊一声“虞山先生”或者“少宗伯”,等他当上南明大官,就是名副实在的“宗伯”了。
“善!”张浦亦是点头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