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焚婚书[第1页/共2页]
--------------------------------------------------------------------------
略太矮桩,目光凝注在那一竿高桩上,面前恍忽呈现了元臻被千刀万剐受凌迟之刑时,惨烈悲壮一幕,赤色刺目,冤死的亡灵似在耳边幽咽悲鸣,凤伶心口一拧,忆及元臻哥哥昔日里高谈阔论一派男儿志气、为家为国豪情万丈,朴重、血性的好男儿,现在却落得如此了局,壮志未酬身先死,如何不叫人欣然哀叹!
“圣上念在镇国公与本朝先皇的渊源,念在第九代镇国公之女丰度淑德,特恩准凤伶女人在此洒酒以祭,从今今后,断此情孽,忠于朝廷畏敬天子!”
凤伶便从辇车下款步而下,一袭缃素裙裳,裙摆稍稍曳地,似个文弱清秀的女子,笑容气质清雅婉约,纤细颈项文雅挺直,高盘堆云发髻,金狮曼舞的菊品簪子,衔以明珠,轻踩凤履,徐步而行,一颦一笑秀外慧中,举手投足皆非常得体,果不愧为温良端淑的王谢闺秀,周遭无数双或明或暗投来的目光,不由纷繁暴露欣羡赞叹之色,带路寺人也不由得暗自点头:元臻头七,凤伶女人头戴淡色菊品簪子、身穿淡雅缃素衣,果有哀思悲悼故交之情。
眼中泪水即将夺眶而出时,凤伶猛一抬头,眯眼看看躲到了云层里的太阳,那一轮金色光晕云中隐现,恍忽刺入眼底,灼灼如盏中烈酒,烧心。
翠衣丫环低头,亦步亦趋紧跟在后,到了刑台上就有些惊骇、有些不安,闻得蜜斯低唤,仓猝屈膝跪下,将手中拎来的篮子搁置空中,翻开蓝布,从篮子里取出一壶酒、一只酒盏。
申时三刻,入宫。
刑台两块木桩与空中,凝固着层层血渍,干枯发黑,却已渗入在木桩纹理当中,凌晨那一场暴雨都冲刷不净,再被暴露云端的日头一晒,班驳血渍,触目惊心!
眸中泪光鲜现,神采浮有哀郁,凤伶颤抖着双手,抚上木桩,嘴角逸一丝怅叹,却,强忍哀思,尽力平复情感后,低声唤丫环取酒来。
连敬三盏烈酒,告祭亡魂以后,她折了返来,重又面西而跪,从丫环递来的篮子里,取一封手札来,擦燃火折子,引火焚书。
到达玄武门以后,世人跪地,昂首接寺人传达的圣上口谕,而后高呼“万岁”。
凤伶叩首谢恩,平身,领着翠衣丫环走出玄武门,靠近刑台,拾级而上,留步于两块木桩边。
以宫廷礼节接送官员及家属的便车,由宫奴寺人牵引挽拉,迟缓行驶在宫中甬道,霍秋与晏公的车驾一道候在承天门那头,只要那侍婢模样的翠衣丫头被答应跟从辇车而来,沿城壁之间夹伸的十字甬道,缓缓到达北宫门。
酒水滴滴不剩,手中紧攥空空杯盏,凤伶在刀箭所指、杀气所迫之下,安闲不迫地洒酒以祭元臻头七,既未抽泣、也未惶恐失态,连王谢闺秀的端庄仪态都未失分毫,――看似表面柔婉的她,实则内心固执!
如此周到的盯梢下,连一滴酒都不敢洒出去,翠衣丫环战战兢兢地持壶斟酒,将满盏的酒递向蜜斯。
宫奴们早已避得远远的,谨遵“不该看时不看、不该听时不听、不该说时未几言”的宫中保存法例,跪在角落里机器地等待调派。
剑拔弩张!
酒水渗入刑台空中,她又亲手斟酒,再次端盏,而后,霍地站起,耳畔却闻得丫环惊呼!――重重包抄在刑台下方的千牛卫佩挂腰侧的刀鞘“锵”然震响,千牛刀霍霍出鞘,连同城楼上的禁军也伸开弓将利箭尖端瞄向刑台上突然移解缆形的凤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