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3蛋蛋划开红艳艳(二)[第2页/共2页]
呼儿嗨哟,那里群众得幸运,那里有了赵巡抚呼儿嗨哟,那里群众得幸运,他为群众谋幸运呼儿嗨哟,他是群众大救星......
把此次带过来的12万多吨煤出售给金堂电站后,阿康公司的帐户上又多了5400万软妹币,不过赵康又叫罗文娟采办了一整套的高炉炼铁设备就花掉了整整5000万,据对方先容说,这套设备实际上能日产2500吨铁,但是赵康的要求不高,运到明末去能日产1000吨就烧高香了。必竟在明末,铁矿从矿山上运到炼铁厂,根基靠人背马驼牛车拉,固然本身也带畴昔了装载机和农用车,但是那些东西属于军队中的计谋级兵器,比拟起人身安然来讲,炼铁甚么的就显得不那么首要了。
当然最后一个就是火车和铁路的题目了,但在当代社会已经很难买获得蒸汽矫捷力的火车头了,如果订做的话周期又太长,代价也太高,赵康感觉不划算,直接花了2000万采办了四台二手的DF4B7119型内燃机动机的火车头。
炼铁厂的题目搞定了,接下来另有更加首要的水泥厂。没有水泥这东西,就代表着很难把黄河水大量的引来灌溉,以是这是个和炼铁厂一样首要的工程。不过在赵康看了整套设备和炼铁厂一样需求数千万的投资,还要充足的电力供应后,赵康判定的决定先买5000吨成品先用着。
以是就算临时钢炼不出来,但铁必然要先练出来才行。不幸中的万幸是颠末赵康的查询,炼铁的设备代价还不是那么离谱。
当然他向来没想过,大明朝庭哪来每个月几万吨粮食,也没想过以当时的交通运输前提那些粮食从南边产粮区运到陕西要花多大的代价,当然就更没想过明朝期间就连江南最肥饶的地盘一亩良田也只能产两三百斤的题目。
并且赵康治下的绝大多数陕北老百姓都还在利用木制耕具,钢啊、铁啊甚么的全都被造反的流民们充公走用来打造兵器去了,然后又带着这些兵器走出陕西,到天下各地四周流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