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会试1[第1页/共2页]
此题出自《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儿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气候酷寒,若再如秋闱普通赶高低雨,他定然熬不了多久,不如趁着第一日精力恰好,多做些文章。
乡试虽已开端考查考生的策问,侧重点还在四书五经与诗赋。会试却对诗赋等不甚看重,而改正视策问、在朝才气等。
哭了好几天的郑氏清算承担回了娘家,住了两今后,又返来了,只是信已经交给了抓走沈守忠的人。
第二道题是“所谓平天下·一节”
誊抄并不消耗甚么脑筋,到后两日精力不好时再誊抄也就是了。
早早清算好承担,傍晚一到,四人就各自入眠。
思考至此,沈逾白便在草纸上落笔写下破题:王者经心于民事,道建而业斯隆焉。
在三人担忧的目光下,沈逾白将信叠好,姿势安闲:“大舅放心,我分得清事情轻重缓急。”
不管哪种,都不是一个小小举人能接受的。
而这斗争的火星已经溅到会试,可见有多惨烈。
只是时候不刚巧,竟赶在仲春初八送信上门。今晚就要入考场,却得知家中出事,定会被扰乱心神。
欢迎他的恰是薛管事,志对劲满地朝送信之人邀功:“敢获咎秦家,定不能让他安稳在会馆住着。”
而会试倒是背井离乡,难以适应北风,病倒的人比乡试多上很多。
马车越靠近贡院就越动不了,四人下了马车后,让所雇的车夫将马车赶归去后,自行提着行李去了贡院门口。
此题需慎之又慎,一个不谨慎,便会犯了忌讳,或获咎君父,或获咎文官个人。
这便是秦家出的招么,是比将他们赶出会馆要高超很多。
虽有小火炉,可那点暖和在酷寒中实在过于微小,便更加显出寒气逼人。
信极顺利被送到都城,那送信之人径直去了会馆,却被奉告沈逾白等人已经被赶走。
写完破题他并未停下,而是持续前面所写。
此题要的必不是花团锦簇的文章,更需朴素。
一旦中了会试,便是贡生,而后续的殿试不会剥夺功名,也就是说,贡生最差也是庶进士,可直接委派官职,自是更看重在朝才气。
送信之人大怒:“你误我!误我啊!”
与乡试比拟,会试搜捡就很尊敬考生了。
罗大舅已经点了热腾腾的馒头,几人吃完,带着行李前去贡院。
沈解元在安阳虽名声极盛,可来插手会试的哪个不是文采斐然。天下十三郡,每届乡试便有十三个解元,长年累月积累下来,待考的解元不在少数。
一篇写完,沈逾白将冻得有些僵的手放到小火炉边烤了会儿,也让本身歇息半晌,边将写好的草纸放到一旁,再拿出第二题。
此题呈现在会试,便极不简朴。
乡试好歹在本乡考,考生们自是风俗本乡的气候。
自古要么君强臣弱,要么臣强君弱。
此时的贡院已经遵循分歧郡排了长长的十几个步队。
很多贫寒的举子此时却只能依托双腿,吹着北风,若身子弱些,怕是还未入场就已病倒。
目睹会试开考期近,靠一人之力定然是找不到沈逾白等人的。
薛管事大惊,当即向外散银子,让人去各家堆栈扣问,这才堪堪赶在初八这日将信送到沈逾赤手上。
沈逾白这一觉睡得极好。
即便如此,考生们还是冻得短长,待查抄完便从速将衣服套上。
沈逾白放下笔,往炉子里加了些炭。
不过他们明显没探听过沈守忠与他干系如何,不然应当就不会白搭力量对沈守忠脱手。
沈逾白等人排在安阳郡的最后,出乎料想的是,步队里竟有几个举子朝沈逾白拱手。